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中国管理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企业的“道与“治”
ISBN: 9787547319635
吕力,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后。中国本土管理研究与理论建构青年论坛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伦理论坛常务理事、副理事长。2011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2015年入选百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具影响力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本土管理、企业伦理、管理研究方法论。
一、商与道 (一)孔颜乐处 据《论语》载,孔子的 弟子颜回生活贫困不堪, 但并没有影响他内心学道 的快乐,孔子曾对此十分 赞叹。宋代学者周敦颐提 出的探求、了解颜回何以 在贫困中保持快乐的问题 对于二程及整个宋明理学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寻孔颜乐处”即寻孔子 颜回乐处,所乐何事。周 敦颐提出“圣希天,贤希圣 ,士希贤”(《通书》), 认为一个“士”应当把成圣成 贤作为一生希望达到的理 想。具体地说,要“志伊尹 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 同上)。伊尹代表了儒家 致君泽民的榜样,颜渊则 代表了儒家自我修养的典 范。学颜子之所学是指像 颜子一样去追求圣人的精 神境界。前者是外王,后 者是内圣。后来张载的“四 为”之说发展了志伊尹之志 的宏愿,二程则进一步阐 发了学颜子之所学的一面 。 周敦颐指出:颜子“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 子不爱不求,而乐于贫者 ,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 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 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 无不足”。(《通书》) 照周敦颐的这个说法, 颜回之乐根本不是因为贫 贱本身有什么可“乐”,而是 指颜回已经达到了一种超 乎富贵的人生境界。这种 乐是他的精神境界所带给 他的,不是由某种感性对 象引起的感性愉悦,而是 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是 超越了人生利害而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