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1.50
折扣购买: 用人智慧/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丛书
ISBN: 9787213081361
。。。
【知识树】 内圣外王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天下》一书 ,即“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 庄子对当时的学术流派进行了评述,将老子《道德经 》中“理身理国”的基本精神进一步阐释为“内圣外 王”思想,可以说“内圣外王”思想本属于道家思想 的重要范畴,后又被道家各流派继承发扬。 后来,儒家将“内圣外王”思想进一步阐释并发 挥到极致,作为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来鼓之呼之。蒙 文通先生在《儒学五论》中说:“儒之学,修己以安 人。达以善天下,穷以善一身,内圣而外王,尽之矣 。”儒家提倡的“内圣外王”思想包括“内修”与“ 外用”两个方面。既能成己、又能成人成物就是内圣 外王;既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安顿,又能使百姓安居 乐业,就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思想可以说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的学问、思想也多围绕 这一命题展开。梁启超说:“‘内圣外王之道’一语 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 足以经世。”(《庄子天下篇释义》)冯友兰也在《 新原道》中说:“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 ,都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随着不同学派 之间的交流、交锋,“内圣外王”思想逐渐被各家学 说吸收融合,成为各学派津津乐道的“公器”。 几千年来,“内圣外王”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历代知识分子一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北宋的范仲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曾国藩都是 这一思想的杰出践行者。在当代,“内圣外王”思想 包含了“修身养性,追求至善,成人成物,建功立业 ”等思想,这些思想对形成良好道德修养、构建和谐 社会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生镜鉴】 自己“出众”才能“服众”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子路说,做到这4个字 就行了吗?孔子补充说:“修己以安人。”先把自己 修炼好,再想办法使百姓也得到安乐。可见“修己” 是根本,“安人”是旨归。其实不管是“安人”还是 “用人”,前提和起点都是“修己”。只有修炼好自 身,才会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才会使百 姓安乐,才会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也就是说,要想 安人、用人,领导者自己得先是个人才。“才”的甲 骨文写为“十”,象征一个初生的植物刚刚露了个头 。可想而知,一个弱小的生命要冲破坚实的地面,肯 定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集聚强大的能量。同样,要 想出类拔萃成为人才也必须经过逐步的修炼、扎实的 积累。孔子在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 ,孔子修养自身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从15岁立志学 习开始,一直到30岁才觉得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然后 才有以后的顺位发展。因此,读书、修身、提高再提 高是古往今来成才的必经之路。 那么,修己,修什么?无非“德、能、勤、廉” 4个方面。首先要修“德”,就是读书明德,不断克 服私欲,慎独慎微,渐趋完善。东汉的杨震拒收他人 钱财,“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成为为官者慎独 的榜样。其次是修“能”,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个能力一是需要读书习得,二是需要在实际工作 中磨砺。所以我们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两 者相结合才可以顺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再次是修“勤”,就是勤勉、刻苦。天上掉下来的 馅饼必然带着陷阱,没有人能不劳而获,随随便便成 功。中国人民素有勤劳吃苦的优良传统,当今更要一 以贯之,发扬光大。最后是修“廉”。“廉”是约束 ,如果仅仅把它理解为在金钱、权势、美色面前约束 自己就太狭隘了。用平凡约束自满、用平等约束骄傲 、用平静约束焦躁、用平实约束冒进,这些都属于“ 廉”的范畴。所以,儒家讲静坐、道家要神游、佛家 需入定,就是在精神上认真反思、约束自己。修炼好 “德、能、勤、廉”,领导干部自然会以出众的个人 魅力让人信服。 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