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中国(第1季纸寿千年)

书房里的中国(第1季纸寿千年)
作者: 编者: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1.80
折扣购买: 书房里的中国(第1季纸寿千年)
ISBN: 978755062961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38年5月的**,**学者郑振铎在他位于上海的寓 所内,接到了中国书店经理陈乃乾的电话。 陈乃乾告诉他,苏州古籍市场上出现了一套元明杂剧 古本图书,上面还有赵琦美清常道人的题跋。 郑振铎听后,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买,一定要买下它 。他说:“我很快就把书款给你送到,你等着啊……” 作为**知名的藏书家,郑振铎知道,这部古籍很有 可能就是藏书界一直在寻找的脉望馆抄本《古今杂剧》。 消失已久的古籍竟然在抗战危急关头重现人间,这令 郑振铎异常兴奋。 这一刻,郑振铎的思绪飞到了常熟虞山,一座距离上 海不足一百公里的小山…… 虞山位于长江之滨的常熟,原名乌目山。公元前11世 纪,商朝末年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结伴南下江淮,到 达乌目山。二人将北方**的耕作技术带到吴地,开创了 南方中国的文明曙光。仲雍也叫虞仲,他死后被安葬在乌 目山上。常熟百姓为了纪念他,将此山改名为虞山。 虞山是文化之山,孔子三千弟子中**的南方人言子 诞生于此,他开启了东南文化*早的源流,被后人尊称为 南方夫子;读书台下,南朝文学家、昭明太子萧统在此编 订了中国古代*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文选》。唐代诗歌里 ,虞山是常建眼中“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闲适清 雅;中国绘画里,虞山是王犟、吴历笔下水墨泼洒的气象 纵横,是黄公望朝夕相伴的家乡。 作为吴文化*早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四季分明,气候 温和,临江望海,物产丰饶。经过近三千年的发展,吴地 经济在明朝达到了**,赢得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 誉。 万历二十一年(1593),大明王朝的吏部左侍郎赵用 贤,离开了北京,乘船南归。 赵用贤是常熟人,年轻时高中进士人京为官。万历五 年(1577)的时候,他因为反对当时权倾朝野的张居正夺 情留任,与其他几位官员一起,被处以残酷的廷杖责罚。 赵用贤被打得血肉模糊,大腿上的肌肉都片片掉落下来。 天下士林无不仰慕赵用贤,以“不惜剖心,宁辞碎首”来 赞誉他的不畏权势。 作为官员,赵用贤在政治上沉浮起落,坎坎坷坷,但 作为藏书家,赵用贤的一生显然比仕途来得*为成功。 赵用贤两袖清风地回到了常熟老家。 藏书、读书,这是常熟人的传统,也是赵用贤的*爱 。京城的官宦生涯虽然令人唏嘘,但是,宫廷生活让他有 了许多借阅和抄录秘阁善本的机会。现在,这些收藏跟着 他一起回到了家乡。这是一件令赵用贤欣慰的事情。 回到家乡后,赵用贤恢复了他的藏书家的身份。他的 收藏,除了那些宋、元珍本,还有一些前人不太重视的断 编残帙。这些书籍,即使内容不完整,赵用贤也一样予以 抄录。为此,赵用贤经常夜以继*地读书、抄书。同为收 藏大家的同乡钱谦益描述他:“公强学好问,老而弥笃, 午夜摊书,夹巨烛,窗户洞然,每至达旦。” 赵用贤的藏书多达3000多种,10000多册。晚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