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教育思想研究/教育薪火书系
作者简介
甘少杰,1975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渤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河北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青年社科人才,锦州市基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新课程杂志社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高等教育管理。主持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4项,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在《中国成人教育》《湖北社会科学》《教育实验与研究》等核心期刊和其他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的学术论文荣获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独立学院研究年会论文一等奖,2014年锦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论文一等奖,2015年锦州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在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三等奖。
内容简介
竺可桢要培养的是未来 可以做社会领袖的人才, 认为大学是养成一国领袖 人才的地方。他认为这样 的人才既具备基本技能, 又兼具专长,可谓是“全才” ,在思想、道德、体育各 个方面都很优秀,即“造就 德、智、体健全发展的公 忠坚毅的国家栋梁之材”。 1942年9月28日,竺可桢在 纪念周上谈到大学的使命 时说道:“大学之使命有三 :其一,希望造就完人。 完人必具智仁勇三达德, 而涵濡于六艺之中。仁者 爱人,故其上者必其有所 成仁,而忠恕次之。欧美 大学教育之缺点,斯为道 德教育之疏忽,礼貌虽小 节,谦虚虽小德,而弥具 真义,必其发乎衷。其二 ,学有专长,而于大学中 植其基。大学学生对各项 基本知识,固应多所明了 ,欧美大学真正专门功课 无多,而德国大学,必修 课程甚少。中国教育制度 ,仿自美国,今美国大学 已多所改良,而中国仍因 陈莫变,驯至支离破碎, 浪费心力。歌德读书驳杂 ,以赫德尔勉其详诵《莎 士比亚集》,而有所成就 。巴斯德初攻化学,以国 难而研究微生学,皆以专 而有所成。其三,养成自 己能思想之人,而无蕲教 师逐字释义。思想同与肌 肉,多予训练,并能发达 。歌德深服拿破仑,以其 视天下无难事,用兵深思 ,合于精密之学。” 一、人才培养目标 (一)以爱国、救国为己 任 竺可桢非常爱国,坚持“ 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他 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在第 一次与学生见面时,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