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传

尼采传
作者: (法)丹尼尔·哈列维|译者:黄露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尼采传
ISBN: 9787550240544

作者简介

丹尼尔·哈列维,法国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人类历史活动的研究,在法国社会历史学界享有盛名。哈列维的传记文学创作多以史料丰富见长,善于从社会环境入手,将传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剖析得淋漓尽致。代表作有《尼采传》《米什莱传》《沃邦传》。

内容简介

\\\"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出生在一个牧师世家,这个宗教世家的家庭成员都是虔诚的路德教派成员。和他的父亲、祖父以及他妻子的父亲、祖父一样,卡尔·路德维希·尼采义无反顾地从事了牧师这一职业。这样的工作决定了卡尔·路德维希·尼采不会像当时的年轻人一样关注时代潮流的方向,也不会关心身处于时代之中的那些民众的焦虑,他只会在宗教这条传统而又稳重的道路上前进。在这条道路上,上帝能够给予其信徒启示,君主会为其臣民指引。上司们对他赞许有加,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给予他王权上的庇护。要是没有头痛症和神经质的毛病,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应该会有一个锦绣的前程,但是由于病痛的折磨,他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休息上面,从而耽误了自己的晋升。 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提出了申请,要求去负责一个乡村教区,因此他被派遣到洛肯任职。洛肯是一个位于普鲁士和萨克森边境的辽阔平原上的贫穷乡村,这里的环境十分荒凉,村里都是些低矮的小房子,但是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对这里的孤独幽暗还算满意,因为对于他羸弱的身体来说,这很适合。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在洛肯表现出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分。每到黄昏时分,他就把自己关在教堂里,在粗糙的风琴上即兴演奏。他弹奏的音乐总会吸引他所属教区里的村民,他们会站在教堂外,静静地倾听,脸上满是羡慕的神情。 在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牧师婚后的第四年,他的年轻妻子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是一个男孩,出生于1844年10月15日。获得儿子本来就让父亲十分愉悦,但更为特殊的是,孩子出生的日子恰巧与国王的生日是同一天。这种巧合令这个备受国王关照的牧师父亲更加高兴,他在教区的登记簿上记录下了自己初为人父的喜悦,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写道:“哦,10月,受到祝福的10月。在过去的日子里,我沉浸在你带给我的无尽欢乐当中,但是在你带来的所有欢乐中,最深沉、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为我的头胎子洗礼……我的儿子,我给予你弗里德里希·威廉的名字,并以此来纪念和你同日诞生的我们高贵的恩主。” 不久以后,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牧师的妻子生下了他们夫妻的第二个儿子,很快,弗里德里希·威廉又有了一个妹妹。此时,弗里德里希·威廉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他学说话很慢,直到两岁半的时候才说出了第一句话,同时,他是个沉默的孩子,总是用严肃的目光安静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小威廉的这些特点并没有影响到父亲对他的疼爱,牧师深爱着这个沉默安静的儿子,每当出去散步时,他总要把小威廉带在身边。虽然那时的威廉年纪还很小,但在他的记忆中,父亲牵着他的手散步的情景总是清晰而又深刻,他和父亲走在村外广阔的平原上,平原上有很多的小池塘,钟声从远处飘来,在平原上回荡。此时,威廉总是紧紧地握着父亲那双强有力的大手,这让他感觉到了温暖。 那些幸福的日子,小威廉没有经历太久,很快,不幸便降临在了这个家庭。1848年8月,卡尔·路德维希·尼采从自家门口的石阶顶上重重地摔了下去,在倒下的过程中,他的头部猛烈地撞到其中一级石阶的边缘上。这次撞击并没有立刻夺走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的生命,但是它却招致了一场可怕的疾病,头部严重的撞击加剧了他的头痛症和神经质的毛病,卡尔·路德维希·尼采完全失去了理智,而随之而来的神志不清和体力衰竭的并发症终于在一年之后夺去了卡尔·路德维希·尼采的生命。父亲去世时,威廉只有四岁,在这段时间中,他经历了父亲的生病和去世,而且这其中发生的各种事件都在他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深夜中突然响起的报警声、房子里传来的哭泣声,还是密室里的恐怖、死一般的寂静、尽情宣泄的悲伤,甚至是教堂的丧钟声、赞美诗以及葬礼上的布道、深深埋在教堂石板底下的灵柩,这些都深深地刻在了这个四岁孩子的心头。虽然让一个四岁的孩子来面对这些实在是有些残忍,但是命运的车轮还是将威廉推到了这场悲剧的面前。从此之后,威廉总是从梦中惊醒,他总能在梦中预感到某些灾难,这是威廉在十四岁的时候记录的一个梦:大约就在这个万分痛苦的时期,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我听到忧伤的风琴声从远处飘来,这和我在父亲葬礼上听到的声音一模一样。我四处张望着,想打探到这声音的来源。这时,一座坟墓突然裂开了,我看到父亲从坟墓里面走了出来,他穿着下葬时的那件寿衣,向教堂走了过去,等到他穿过教堂重新走回来时,我看到他的怀中抱着一个小孩,紧接着坟墓再一次裂开,父亲走了进去,在我面前消失了,随后墓石又重新挪回了原处,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似的。此时,哀伤的风琴声也停了下来。我从梦中惊醒了。第二天早上,我把这个梦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亲爱的母亲。紧接着没过多久,我的小弟弟约瑟夫就生病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折腾,他最终还是死了。弟弟的死让我们全家悲伤至极,我的梦完全应验了,因为小弟弟的尸体就被安放在父亲的怀里,这和我梦中看到的情景基本一样。在经历了父亲和弟弟的死亡之后,我们对生活不抱任何期待,天父和天堂成了我们唯一的安慰和活下去的希望。这件事发生在1850年1月底。”\\\" \\\"一、《尼采传》——资料丰富的“靠谱”传记。 法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哈列维,以尼采日常生活中的部分书信资料和亲人朋友对他的回忆做基础完成此书,资料全面。在整部作品中,作者履行了一位历史学者该有的素养,客观公正地依据资料对尼采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这是部十分“靠谱”的人物传记。 二、作者与传记主人公时代背景相似,人物情感剖析透彻。 丹尼尔·哈列维是与尼采同为19世纪作家,与尼采处于相同的欧洲的文化环境下,对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和感情变化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剖析。方便我们正确地看待这位历史人物。 三、强者的智慧,生活需要尼采。 我们当今之所以还对尼采念念不忘,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哲学、文学方面影响了鲁迅、木心、周国平等文化名人为其创作,还因为他在一次次失败里的坚守,他懂得强者的智慧与生活的本质。因此,我们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