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记者(第7卷)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中 央广播事业局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新闻总署领导 梅益被任命为副局长。1952年9月梅益继李强之后担 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兼党组书记从此开始全面领导 和统筹我国广电事业的建设。 1952年至1956年梅益主持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 京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这四次会议在 推动新中国初期广电事业的建设方面功不可没。新中 国成立初期只有城市居民有条件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 而在偏远、贫困的广大农村只是在县一级设有专人负 责收听的收音站农民不能直接收听到广播。为此国务 院下发“基本上普及农村广播网”的指示决定大力发 展农村广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广播收音网是一 项浩大而又艰难的工程。身为广播事业局局长的梅益 主持召开全国性的广播工作会议商讨发展农村广播收 音网的措施。为了解决广播设备和收音机的生产问题 中央广播事业局还专门创办了广播器材厂和收音机厂 。经过多年努力到1956年底广播收音网终于在我国广 大农村地区基本普及这是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重大跨 越。 新中国的对外广播源头可以追溯到1941年12月在 延安开始的日语广播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其规模仍然很 小。根据毛泽东要让全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的指示梅 益领导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在1953年制定了第一个广播 事业发展的五年规划规划中确定了“先中央后地方先 对外后对内”的广播重点发展方针积极筹划建设中国 国际广播电台。 梅益还为新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早在 1954年毛泽东就有要办电视的重要指示。1956年刘少 奇在代表党中央听取了梅益的工作汇报后提出要尽快 创办电视。在此之前虽然我国在广播事业方面有所成 就但在电视方面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事业建设都同西 方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甚至是一片空白。期间日本在北 京举办了一次工业展览会会上展出了一部50千瓦的黑 白图像发射机和一套接收系统。为了尽快创办电视梅 益主持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将此套设备全部买下并召集 清华大学的专家、技术人员同广播器材厂的员工一同 努力在这些设备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换调试终于在1958 年提前试制电视成功。同年5月1日首次试播9月2日正 式开播由此开启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道路。 广电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新 中国最初的广播电视专业教育始于1954年3月中央广 播事业局创办的广播技术人员训练班。1956年刘少奇 提出设立培养广播干部的高等学校。同年8月梅益主 持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对此问题进行了研 究最终于1958年9月2日在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办了北京 广播专科学校。1959年9月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扩建 为北京广播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广电专门人才的 高等学府。北京广播学院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梅益的 大力支持。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