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监察人物传略

中国古代监察人物传略
作者: 陈勇
出版社: 中国方正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9.84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监察人物传略
ISBN: 97875174063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晁错自幼嗜学不倦,初习申商刑名之学,后又受朝廷奉 派,到故秦博士伏生处受今文《尚书》。以学识渊博,受 到汉文帝刘恒的赏识,任以太子舍人,后擢为博士、中大 夫。景帝即位,任内史,迁御史大夫。晁错是西汉前期杰 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政论以切中时弊和主张改革而著 称。他为人峭直,敢于直言极谏,为国深谋远虑;他力主 削藩,不计个人身家性命,最终为国捐躯。 晁错学识宏富,能言善辩,深得太子刘启的器重。在 太子宫里,人皆称之为“智囊”。他在辅佐太子之余,十 分关心国家大事,提出了许多切合时政的建议,如抵御匈 奴侵扰的《言兵事疏》,总结秦朝戍边政策历史教训的《 守边劝农疏》《募民实塞疏》等。汉文帝对他的一些观点 非常赞赏,还曾亲笔写信给晁错,说:“上书言兵事三章 ,闻之。卿书中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今则不然 ,言者不狂,而择者不明,国之大患,故在于此。倘使不 明之君择于不狂之臣,即使一万次闻奏,也一万次不当。 ”不仅道出对晁错的激赏,亦足见文帝的虚怀若谷。晁错 的这些奏疏,不仅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对后世也影响巨 大。 汉文帝十五年(前165年)九月,文帝诏敕大臣们推举 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被举为贤良,逐一答复文帝 亲拟的“诏策”。晁错刻意写就的《举贤良对策疏》,成 为当时众口传诵的佳作。晁错在文中回答何为“直言极谏 ”时,以春秋五霸为例,作了深刻的阐发。他说: “臣闻五霸之才能不及其大臣,所以嘱之以国事。此 辈佐命大臣,量己之材用,而不欺君,奉法令而不容私, 尽心力而不骄矜,遭患难而不避死,见贤者而不居其上, 受俸禄而不过量,不以无能居尊显之位,可谓方正之士。 其立法,不以苦民伤众为宗,而以兴利除害、尊主安民、 治理暴乱为旨。其行赏,不妄取民财随意予人,而以天下 之正名为功利,功多者赏厚,功少者赏薄,故敛民财以顾 其功,而民不恨。其行罚,不以君主之忿怒妄诛而纵残暴 之心,以禁害国之人,罪大者罚重,罪小者罚轻,故民虽 伏罪至死而不怨恨。法若难行,更正之不使之伤民;君主 行暴,苦谏之不使之伤国。救君主之失,补君主之过,扬 君主之美,明君主之功,使君主内无邪恶之行,外无污浊 之名。事君如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 那时贾谊已死,朝中参加“对策”的有一百余人,唯 独晁错的立论获得最高评价。他也因此擢任中大夫。以后 ,晁错又陆续向汉文帝提出包括“削藩”在内的许多事关 国计民生的建议,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却非常欣赏他 的才干。他的这些治政方略,更引起了太子刘启的共鸣。 前157年,刘启即帝位,是为景帝。晁错以师傅之重被 任为内史,掌治京师,成为京畿地方的最高长官。他仍一 如既往,不时向景帝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景帝言听计从 ,就连先朝的法令也多有所变更。晁错骤然得志,刺痛了 朝中一些嫉贤妒能的达官贵人,尤其是宰相申屠嘉,见晁 错如此志满意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心想修理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