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兵法/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

曾国藩兵法/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
作者: 曾国藩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12.50
折扣购买: 曾国藩兵法/曾国藩智慧经典丛书
ISBN: 9787543897793

作者简介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湖南湘乡人。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率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他修身、齐家、治国、为官、冶军、理财、用人、治学等无一不精,故被誉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内容简介

三、招募兵勇 曾国藩不仅高度重视选拔将官,对招募兵勇也同 样非常重视。他曾手 定《招募之规》,规定招募兵勇的标准是:技艺娴熟 ;年轻力壮;朴实而 有农夫之气。 黄顺力在《试论曾国藩的建军思想》(载《厦门 大学学报》1989.4) 一文中论述了曾国藩初创湘军时招募兵勇的方法: 首先,重视兵勇素质,严定募兵标准。曾国藩很 欣赏明朝抗倭将领戚 继光的募兵标准。戚继光招练兵勇时曾强调,第一切 忌不可用城市游猾之 人,而是首先招募乡野老实之人。曾国藩积极加以仿 效,主张“募勇须择 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其 油头滑面有市井气 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他认为,“大抵山僻 之民多犷悍,水乡之民 多浮猾,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故善用 兵者尝好用山乡之 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 曾国藩主张招募穷乡僻野、朴实土气的农夫为兵 勇,其目的有三:一 则山野之民大都“朴实少心窍”,容易受其诱导而甘 为封建统治阶级充当 炮灰;二则拙朴的农民易于整肃成军,供其驱使,防 止临阵脱逃现象发 生;三则山野之民大多体格壮健,平时又惯于习苦耐 劳,可以有效地提高 部队的战斗力。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曾国藩招募朴实 的山民为兵勇与前述 选择“简默朴实”者为将官,在原则上既是一致的, 又有其区别。他对将 官要求“简默朴实”,重点在于强调他们对封建君主 、纲常名教的“愚 忠”,而对士卒“朴实”的要求,则主要在于性质的 “朴拙”,以利于实 行“愚兵”政策,更好地驱使他们为封建统治者卖命 。 其次,取具保结,以利控制。曾国藩规定:“招 募兵勇须取具保结, 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 册名结,附册以便清 查。”如果说,曾国藩选择“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 上”,是从士卒素质上 易于推行“愚兵”政策,以控制役使他们,那么,规 定“取具保结”则从 措施上加强对士卒行动的控制权。这种“取具保结” 的办法实际上是把民 间的“保甲之法”,运用到军事的募兵制度上,就像 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 捆住兵勇的手脚,使他们不敢“犯上作乱”或临阵脱 逃,控制权自然得以 加强。 第三、原籍招募,统兵亲选。曾国藩创建湘军既 具有地方特色,又具 有私家性质,反映在募兵方法上就是原籍招募,统兵 亲选。 鉴于旧绿营兵将不相习的弊病,曾国藩主张尽量 在原籍募兵,并由统 兵将领亲自挑选成军。最初,他“添募义勇,以湘乡 、宝庆人为主,而他 县人亦时用之”。初创湘军水师则“皆须湘乡人,不 参用外县的人,盖同 县之人易于合心故也”。曾国藩为什么强调原籍招募 ,以邻里乡亲关系组 建成军呢? 我们知道,由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中国这 样一个以农立国的国 度里,乡族地主势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 们在平时可以通过各 种乡规、族规、家规等无形的绳索去束缚朴实农民的 身心,延长封建王朝 集权统治的触角,扩大其统治权力的范围。一旦遇有 动乱,又可利用传统 的封建地域观念,打出“守望相助”、“保卫桑梓” 的旗号,胁迫朴实的农 民为其卖命效力,以补充封建国家军力的不足。在传 统观念的影响下,这 种以邻里乡亲关系组建的军队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封 建地域观念所固有的 排外心理,也会使这种军队在一定时期内更具有一种 向心的凝聚力。曾国 藩要利用的正是这一点。因此,他极力主张在原籍招 募兵勇,即使出省作 战,也必由统兵将官回湖南原籍募兵前往,以期达到 “非其同乡,即其旧 部……则将士一心,于大局必有所济”的目的。 曾国藩不仅主张在原籍募兵,以乡土感情维持军 队的团结,而且强调 士卒由统兵亲选,以私人情谊维系军心的稳定。他的 具体做法是:“帅欲 立军,择统领一人,檄若干营。统领自择营官,营官 择哨官,以次而下, 帅不为制……或帅欲更易统领,则并其全军撤之,而 令新统领自择营官如 前制。或即其地募其人,分别汰留,遂成新军,不相 沿袭也。”曾国藩认 为这种方法的作用在于“一营之中,指臂相联。弁勇 视营、哨,营、哨官 视统领,统领视大帅,皆如子弟之事其父兄焉”。 这种统兵亲选的做法虽非曾国藩首创,戚继光在 其《练兵实纪》中已 有述及。但在晚清动荡不安的政局下,曾国藩运用此 法组建湘军,却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曾说,统兵亲选之制“譬之 木焉,统领如根,由 根而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 款,而勇丁感营官挑 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平日既有恩谊相孚,临阵自 能患难相顾”。这样 一来,军队无形中就有了一些私家武装的意义。一旦 条件成熟,统兵者即 可以把军队作为扩充自身权势和派系势力的资本。可 以说,这种募兵方法 既是清末“兵为将有”的源起,亦是后世军阀私家武 装的发端。晚清政局 的混乱,使有野心的将官纷起效法,遂给近代中国社 会历史的发展带来了 深沅的影响。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