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未来(智能商业时代的企业创新实践)

赋能未来(智能商业时代的企业创新实践)
作者: 编者: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责编:罗人智//吴沈涛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90
折扣购买: 赋能未来(智能商业时代的企业创新实践)
ISBN: 9787308231039

作者简介

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 作为长江商学院教学活动与国内国际各类企业商业实践相联系的桥梁,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通过扎实、有深度的案例研究,为学院教学和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江智慧和中国洞见,是长江商学院特色部门与核心竞争力之一。

内容简介

《用户的痛点代表着行动的方向》 创业源于对用户痛点的敏锐洞察 在2014年创立节卡之前,李明洋在一家全球知名的总制品设备和包装企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他在给中国乳业企业的很多工厂做规划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高档礼品牛奶的生产线上,尽管牛奶的加工生产环节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但礼品盒的包装却依旧依靠大量人工。前面的灌装设备单条生产线每小时可产出约24000盒牛奶,为了保证将它们及时装入礼品盒,在后端包装环节的每条生产线上,需要75~110人进行二班倒或者三班倒工作。这些工人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将包装盒展开,填充泡沫,然后将牛奶放入,最后封装。这样一条生产线对人工的需求和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 在2014年这个时点上,中国已经有3000多条这样的生产线,而这些生产线大部分都部署在一些边远地区,因为这样可以靠近乳业生产基地。但在这些地方, 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李明洋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早期他和同事在规划工厂的时候,牛奶厂雇用的工人经常是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随着产业的转变,流水线上工人的年纪变得越来越大,有些甚至换成了老年人。“这其实就意味这个产业在招人的时候变得越来越难了, 企业的薪资支出或者用工成本是越来越高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发现后端包装用人力这种方式是不太可能持续的。”李明洋本来从事的就是设备行业的自动化,他深刻地了解,任何一个自动化工厂的规划都不可能脱离成本和产出之间的平衡,而乳业厂包装环节的成本过高,里面蕴藏了一个巨大的商机,需要用技术手段去解决。当时,因为国外不存在礼品牛奶的需求,所以节卡也没有可借鉴的案例。正是这样一个来源于用户端的痛点,成了李明洋创建节卡最初的驱动因素。当时,自动化程度如此高的包装在技术层面是很难实现的,也有无数企业用 自动化的专机进行过研发,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而李明洋在研究这个项目时,幸运地通过同事的介绍认识了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几位知名教授,“我们是否能用机器人去解决包装的问题?”这是李明洋与教授们最初讨论的起点。在经过一个月的调研之后,大家觉得礼品包装这道工序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 2014年7月,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们负责研发原型,公司的技术人员则负责产品及应用性的开发。经过历时一年半的研发,机器人高速礼品箱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它能在一小时内将29000盒礼品牛奶封装成箱,原来每条生产线需要75~110人,现在仅需1名工人负责即可。同时,产品采取了模块化设计,团队可根据工厂场地环境,调整生产线的形状和位置。由于市场上没有同类产品,销售进行得还算顺利,蒙牛、光明、完达山、旺旺等大型企业相继安装了这套包装产线 [ 铅笔道.他的机器人替代百人工作 解放蒙牛光明产品线 进驻16家企业融资1500 万. (2017-10-31)https://www.sohu.com/a/201308848_649045. ]。 商业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投资息息相关,是市场读者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的大众读者群体,对于商业图书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 本书是一部全方位呈现不同领域标杆企业创新实践的商业类图书,书中所包含的企业创新实践,不仅能够开拓读者的视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标杆企业顺应新趋势、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前沿实践和方法,获得企业创新升级的灵感与思路,还可以助力更多的企业有效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变化,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激烈竞争的商业环境中,抓住新消费和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找到企业创新升级的制胜之道。适合各行业的企业管理者以及与品牌、市场、数字化创新等相关联的人士阅读,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