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阳明学心学(精)

跟王阳明学心学(精)
作者: 编者:文德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30
折扣购买: 跟王阳明学心学(精)
ISBN: 97875113766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不懈追求,不给自己定底线 “以亲之故而业举为累于学,则治田以养其亲者 ,亦有累于学乎?先正云,‘惟患夺志’,但恐为学 之志不真切耳。” ——王阳明 在王阳明心里,为学之人“惟患夺志”,最可怕 的就是为学的志向不坚定、不真切。对于王阳明来说 ,他时时刻刻没有忘记先人的话。无论政治生活受到 了多大的打击,无论是被罚还是被贬他都没有放弃没 有忘记自己的志向。在他心里学问永远没有做完的时 候,凡事也没有一个最好的标准,只有坚定志向,不 懈追求、不懈努力。 再长的路,一步一步总能走完;再短的路,不去 迈开双脚将永远无法到达。成功贵在坚持,要取得成 功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很多人的成功,也是饱尝了 许多次的失败之后得到的,我们经常说什么“失败乃 成功之母”,成功诚然是对失败的奖赏,但却也是对 坚持者的奖赏。古往今来,那些成功者们不都是依靠 坚持而取得成就的吗?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王献 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天资聪颖,机敏好学,他 七八岁时始习书法,师承其父。有一次,王羲之看献 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其身后,猛然 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王羲之很是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 王羲之曾对献之说,只有写完院里的十八缸水, 他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直立稳健。献之心 中颇有些不以为然,他勤奋地练了五年,写完了三缸 水,自认为书法已小有所成,遂将自己十分满意的习 字拿给父亲过目,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却频频摇 头。直到看见一个“大”字,王羲之才现出了较满意 的神色,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小献之又将 习字拿去给母亲看,母亲认真地翻看,最后指着王羲 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一点,说:“吾儿磨尽三缸水 ,唯有一点似羲之。”献之此时方知与父亲的差距, 又锲而不舍地练了下去。当他真的用尽十八缸水,其 书法果然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王献之 与其书法与其父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王献之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为他赢得与父亲齐 名的声誉。陶渊明说过:“勤学似春起之苗,不见其 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 亏。”正是此理。 古人云:“圣贤之学,固非一日之具,日不足, 继之以夜,积之岁月,自然可成。”这就是说,圣贤 的学问,本来就不是一天就可以通足的。白天不够用 ,就用夜晚来继续学习,日日月月地积累起来,自然 可以完成。王阳明一生追求成圣成贤,也以弘扬圣学 为己任,怀着辅助君主教化百姓的伟大抱负,讲学不 辍,所到之处,成立乡约、社学、书院。同时,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