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人民日报名家自述系列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人民日报名家自述系列
作者: 周有光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人民日报名家自述系列
ISBN: 9787511523631

作者简介

周有光,生于1906年,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后来成为他的号。生于中国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作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曾任中美联合编审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出版中译本《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他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沈从文是他的连襟。出版《百岁新稿》、《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周有光百岁口述》、《朝闻道集》和《晚年所思1》。

内容简介

一常州青果巷 我的曾祖父号润之公,祖父号逢吉公,都是号, 名字我都不知道。父亲名保贻,号企言。母亲徐雯。 我最大的姐姐是三姐,因为大姐、二姐小时候就去世 了。我的妈妈生三姐、四姐、五姐、我、九妹,共五 个孩子。我父亲一个姨太太生的老七去世,又生一个 八妹,这样,我的妹妹就是九妹了。我排行第六。 我的曾祖父很有名,《常州府志》有记载。太平 天国把我们家打光了,就穷下来了。我的曾祖父在太 平天国之前就办工业,那时是手工工业。常州纺纱织 布到今天还是有名。常州虽然穷,但有一个特点,没 有失业的人。农民家里都有在城里做工的人,不单是 种田。 家里有一个老姨太太,可能是我曾祖父的姨太太 ,她养一只大猫,有八九只小猫,每天晚上睡觉,要 把它们的脚洗干净。猫的规矩大得很,大猫管理小猫 ,开饭吃东西,小猫想吃桌子上的东西,就把大猫放 在桌子上,小猫一上来,大猫把小 猫一打就打下去了。 我家在常州住的巷子叫青果巷。青果巷有意思, 瞿秋白、赵元任、我都住在青果巷,我们三个人都搞 文字改革。瞿秋白家很穷,租人家的房子住。赵元任 家的房子叫八桂堂。我们家的房子叫礼和堂。我们家 的房子是明朝造的,了不起,很旧了也不能拆掉,旁 边就造一座新的房子,连在一起,房子有好几进。我 们住在新房子里,旧房子租给人家。我们家在运河边 上,前门在路上,后门在水边。我们住在河的北面, 我要过了河去上学,河没有桥,只有由船连起来的渡 桥,人在船上走过去。大船来的时候,摆渡船就分开 ,叫开渡,大船过去之后再合起来,人又可以走来走 去。 我大概3岁开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祖母住在 河旁边的房子,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祖 母教我念唐诗。祖母娘家是一个大家,在女孩子时受 很高的教育,那时候没有新式学校,她在妇女中是了 不起的,打官司她拿起笔来能写状子,很有学问。我 记得一件奇怪的事情,祖母要吃补的东西,吃奶,没 有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是牵着一头牛到家里来挤奶 。此外,妇女挤人奶给老太太吃,她的身体特别好。 我的父亲当教员,当时常州只有两个中学,一个 男中,一个女中,父亲就在女中里教书。后来父亲办 一个国学馆,收学生,教古文。我跟父亲很少在一起 ,不过我的印象中,父亲的脾气还是很好的,他并不 固执,那时候提倡白话文,他教古文,可是不反对白 话文。我们跟着母亲到了苏州,我的父亲跟姨太太还 是住常州,家庭穷了,就分裂了。 我的母亲对我影响大。母亲是读老书的,没有进 过新学校,她的文笔不行,我的祖母的文笔很好。祖 母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是普通知识分子,她看书没 有问题,可是写文章不行。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向来 不生气,她常说一句古话:“船到桥头自然直。”不 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处。她经过那么多困难,到96 岁去世,头发黑的,耳朵不聋,眼睛也不花。抗日战 争时,我们到了四川,我的父亲和姨太太避日本人到 乡下。抗战没有结束,他就去世了。我听说,他去拔 牙,弄得不干净,中毒,大概是这样去世的。他的姨 太太也是晚一点在抗战期间去世了。 上小学之前,我们家请了中文、英文、舞蹈老师 ,教我的姐姐们。我年纪太小,没有条件上她们的课 。我就去偷看,家里买了一架风琴,一位女老师教姐 姐们唱歌跳舞,一位年轻的男老师教英文,一位老先 生教中文。我没有上私塾。我小时候读书读得不多, 家里只有我一个男孩,溺爱我,说:“不要压他读书 ,早读书身体不好。”当时我妹妹还没有生,我的姐 姐大,不跟我玩。我就到我们家的房客那里,他们的 女孩子跟我差不多大,我跟他们玩,他们大人不让我 玩,说女孩跟男孩不能一起玩。我一个人很孤独,没 有玩的伴侣。后来上小学就好了,同学多得很。每年 过年一定要拜祖宗,一代一代有好几个大小的厅,有 画像,这种画像画得很仔细,平时收藏起来,过年才 拿出来,挂上要叩头。一抗战,我们逃难,东西都没 有了。打完仗,我到美国,看见宾馆里就挂着我们中 国人祖宗的画像,价钱贵得不得了。 常州亲戚很多,可是小时候叫的伯伯、叔叔,大 名一个都不知道,后来我是一路往外跑,从常州到苏 州到上海到外国。常州几十年没有去,八十年代,常 州举行一个纪念瞿秋白的学术研讨会,我去了。常州 是出篦子的,《十五贯》里就是拿十五贯的钱到常州 买篦子。我想买些篦子回来,结果买不到。我住在一 个当时算最好的宾馆,在四楼,外面下大雨,房子是 漏的。 可是常州在中国来讲,是电气化最早的城市。沪 宁铁路是最早发展的地方,常州在沪宁铁路的中心, 最早办了一个发电厂,发电厂的电输到整个沪宁铁路 。常州乡下很早就有电灯了,而且用电来搞小的发电 机打水,所以常州没有荒年,农业发展很早。 P3-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