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正在升起(卡尔逊亲历的中国抗战)/国际名人看中国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卡尔逊自述 舒嶂/译 上面决定派*队(海*第四陆战队)去上海,于是, 我前往那里,并于1927年2月抵达。身为*营作战官,我参 与制订了上海的防御计划。 6个月后,由于我们缺少有组织的正规的情报服务,决 定组建一个情报部。我被选派为海*第四陆战队的团部情 报官——就我一个人。我对情报工作一窍不通,但还是硬 着头皮干了。于是,我**次对中国产生了兴趣。1928年 ,***在南京组建**。我的工作是向华盛顿总部报告 中国的形势。1927年至1929年我学会了关注政治走向,而 且想办法了解国民**的动向。由此我的思维模式步入了 政治轨道。 1929年6月,我作为海*上将马克·L.布里斯多夫的 参谋成员参加了孙中山的葬礼。1929年9月我回国。 离开尼加拉瓜前,我接到海*第四陆战队队长基尔戈 上校的信,要我再回去当情报官。尼加拉瓜工作结束后一 个月,我就又启程去上海。……基尔戈上校5月份逝世,我 觉得我的任务完成了,于是我请求调到北平美国公使馆卫 队当副官。 我想学中文。在上海3年,我始终关注中国当时的政治 和*事情况。我现在要学习的是历史和文化知识。1933年 年中至1935年,我同妻子(埃德尔·索耶·卡尔逊)居住 在北平。 在北平时,我是《公使馆卫队新闻》的编辑,这份刊 物原来只是登载美国一本杂志上的文摘。我利用这份刊物 来改变500名公使馆卫队士兵的看法。这些士兵对中国人或 漠不关心,或持敌对态度。中国的情况**典型,他们喝 醉了酒,就在街上追逐中国人,每天都有士兵因争执而被 抓起来。我认为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道德规范”和教育使 之改变。我自己创造了“道德规范”这一词而且**在北 平使用它。 《公使馆卫队新闻》具有教育意义。它刊载诸如路标 、天坛介绍和与中国历史故事有关的文章。社论的篇幅有 250字,我想用道德的约束来使士兵们改变对中国人的态度 ——中国人只是不同种族的人。 里克西上校支持这一计划。他同意我为士兵开办公使 馆卫队语言学校。90人报名,选出50人参加。课程是教400 个汉字,并且学会如何用罗马字母拼写这些字,历时大约 一年,我是主任。两年问我每天早晨7点至8点在助教的帮 助下学习中文,已经学会了五六百字,能够在课堂上使用 了。 这所学校充分体现出教育士兵的重要性。在3个月内。 士兵在执勤钟点时的违法乱纪行为减少到每周三四次。我 讲授各种课程,卫队的整个态度改变了。我让士兵学着说 中国话,士兵们也以能与中国百姓讲汉语为荣。他们** 次与中国人友善相处,在6个月内没有出现违法乱纪行为, 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事。我认为违法乱纪行为是观念导致 的,不过里克西也帮了忙。后来在上海也是这样做的。 我1935年回国,在匡蒂科担任莱曼少将的随从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