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作者简介
尹建莉,著名教育专家,作家,教育硕士,曾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专业写作,经典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作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带来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革命,被多过国家和地区引进出版,目前中外版本总发行量已达600万册。
内容简介
4.要不要让孩子“打回去” 妈妈的问题—— 尹老师,你好: 我的第一个孩子现在7岁,各方面都很不错。我 现在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 您第一本书中提到女儿圆圆和同伴婷婷、小哲的 相处故事,我很赞同您的处理方式。您第二本书我也 看了,特别是关于儿童人际关系的那篇,我更认真看 了。您全部是本着善意和宽容来处理的,可现实生活 中遇到的人并不都能这样想。 我原本也认为孩子间的纠纷算不上什么,一般不 会介入孩子之间的争执。别人打了我的孩子或我的孩 子打了别人的孩子,我首先希望他们自己去解决。但 是有的父母不这样,在自己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之后 ,他们会马上出面诚恳地道歉,确实很诚恳,被打的 孩子都不好意思反击回去。这样,打人的孩子没有受 到任何惩罚,最多是家长口头责备几句。 所以下一次,这孩子还是会攻击别人,然后他的 父母还是会很诚恳地重复前一次的做法,给人的感觉 是“我在管孩子啊,我并不同意他打小朋友,可是管 不住,真是不好意思”。这样他的孩子总是在打人, 被打的孩子总是吃哑巴亏。 其实性格不同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也有一个相互 之间试探、妥协,再试探、再妥协的过程,彼此在争 执辩论中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其实有的孩子攻击别 人就是在试探——我可不可以欺负你,如果你不反抗 ,那好,可以了;如果激烈反抗,我知道这个人不可 以欺负,以后小心。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真心觉得应该让被打的孩子 自由反击,让对方知道随便打人是会被打回去的,他 应该记住这个教训。所以我告诉孩子,不要主动打别 人,但被打时,要打回去。 对于这种情况,我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尹老师有更好的建议吗? 尹建莉回答—— 你好: 很高兴看到你的来信,让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又有 了一个新的了解。 你信中提到的那些替孩子道歉的父母,他们其实 把自己的角色搞错了。孩子打了人,道歉的应该是孩 子,而不是父母。父母当然可以表示歉意,毕竟自己 是监护人。但父母的道歉不能替代孩子的,否则的话 孩子做错了事,觉得有人替他兜着,他不仅不觉得内 疚,还会变本加厉。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另外,确实有的父母私心较重,故意袒护自己的 孩子,明处道歉,暗中充当“挡箭牌”,刻意保护自 己的孩子。除了极度怕孩子吃亏,有的人可能还有一 种想法,就是认为孩子将来到社会上混,还是厉害一 些为好,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纵容孩子欺负别人、多 占便宜,不受一点点气。这样做的好处是眼前确实得 到了一些小利益,但终究,孩子得到的也只是小便宜 、小心眼、小格局,对孩子未来的人生没有什么好处 。 至于你说的“打回去”的做法对不对,我觉得从 理论上说没有错,毕竟这样很公平,但它有三个问题 。一是容易把小矛盾激化为大矛盾。本来孩子间打闹 几下不是问题,如果每个家长都不教孩子攻击,防守 就是不必要的。如果每个孩子都提防着别人,他们的 童年乐趣就会被抽走很多。二是不好操作。在家里没 挨过打也没见过家庭成员之间打架的孩子,他没有“ 打人经验”,很难做出伸手打人的动作。即使能做出 来,打几下合适?而对方又怎么肯乖乖站着不动,任 由你打他?结果很可能是新一轮混战,如果严重了, 可能家长也会参与其中,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太糟了。 三是即使公平地“打回去”了,是不是也教会了孩子 报复,让孩子变得锱铢必较,这会不会反而让他将来 吃大亏? 我想,人与人之间没有非打不可的交道,孩子间 也是。和哪些孩子能玩得来,就一起多玩玩,玩不来 就少玩、不玩。一般情况下,孩子间有冲突让他们自 己解决,父母过多地介入孩子之间的摩擦,只会使问 题更加复杂化,因为孩子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简单和 单纯的,孩子们远比成人更善于原谅。实在有些孩子 是小霸王,令人讨厌,家长也素质差,躲开就是了。 我收到过一些家长来信,他们陈述自己的孩子一出去 就打小朋友,导致大家都躲得远远的,没人跟玩他, 孩子和家长都很痛苦,不知该怎么办。这种情况,多 半是孩子们自然选择的一个后果,你不好玩,我就不 跟你玩,这其实是比“打回去”更好的“惩罚”。 我觉得只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挨打才有必要奋起 还击,以牙还牙,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家长们对于不还手的担心可能主要有两方面:一 是会不会因为总是忍让,孩子会变成受气包;二是会 不会让孩子觉得委屈,心理上留下创伤。其实两种情 况都不用担心。你问遍天下人,可以发现,没有哪个 人说他有某种心理创伤是因为童年被某个小朋友打而 不还手所致。一个小孩子能把另一个小孩子打得多重 呢,比起某些家长一个耳光把孩子打得流鼻血,实在 不过像是蚊子叮了一口。很多家长是自己想怎么打孩 子就怎么打,到了外面却不允许别的小朋友推一把。 如果家长能在家中真正爱孩子,从不打骂孩子,让孩 子活得幸福,孩子内心阳光而自信,那么他身上会自 带尊严的“铠甲”,任何人都不可能欺负到他。我说 过,受气相是从家中带出来的,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 是家长自己不要欺负孩子。 当然,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家长不能袖手旁观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他最可信赖的人,能从你这 里得到保护和安慰,他才敢跟你说。如果孩子和家长 说了,反而又遭到一通打骂或批评,那孩子只能隐瞒 下去,这样的内伤会非常深。 如果家长不在人际交往上斤斤计较,孩子自然能 学会豁达;如果家长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敢而得 体地解决争端,孩子自然也能习得这方面的智慧。至 于说要不要“打回去”,我认为这可以作为一个观念 告诉孩子,但不要要求他一定做到,因为这并不重要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孩子间的玩耍打闹而已。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