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吧兄弟
作者简介
王湛国,祖籍洛阳,现居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法学硕士。文化学者、作家、编剧,作品有长篇小说《煤老板》、《白与黑》,文化随笔《凿破集:文化密语》等。创作理念:趣味写作,写出趣味。
内容简介
**章 杨伟这名儿好好笑 1 幸运者生来便是幸运的,不幸者需要为重生而奋斗。这是我与我的**室友同窗四年得出的一个结论。我一直认为这个结论**反动。 我与我的**室友初识在入校报到那**。当时的京华大学里乐声阵阵,彩旗飘飘,全国各地新晋的才子佳人们守着一地的行李堆,在报到处楼前的空地上排队等候。我作为一名**的首都青年轻装简行当然来得……哦,当然……挤到*前头。小窗口后的校方当局似乎也知道我很骄傲,我一从前面排队那人的旁边递进去我的录取通知书,他们就赶紧给我一枚校徽和一把带着毛刺的铝钥匙,让我走好。 我捏着钥匙望着楼号,穿过校园走到另一个校门的附近,找着了我未来四年的宿舍楼。走进一幢陌生的楼,站到一个陌生的房门口,伸钥匙捅开一个空无一人的房间,那个感觉相当好。可是我进来一看屋子这么小,除了铁架*还是铁架*,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没有,心里开始有点儿堵。送走我爸后,一时间我怔怔地打量着手里的“入住条”:上面写的是4号,对应我*铺的位置就是在门口。这个位置很不好,门一开,从楼道里就能看到我的*,一点隐私也没有;且有风,又吵,还有味儿,不频繁地起来关门肯定无法睡觉。为了把这残酷的现实对我的伤害降到*低,我决定占据*有利的位置,住到窗户下头,而且要在左手。这样,我趴桌上写字时,笔尖处不会有我手的阴影。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过于精明了,因为尽管我上的是中文系,但我基本上不会写字,只会一指头一指头地敲电脑;而且*为要命的是,同寝室的,外寝室的,不管是找我说话还是找别人说话,都爱坐到窗下的*沿上,这就搞得我的*单总是又脏又皱。 但当时我并没有预估到这些弊端,只想到了或许有的好处,这让我很激动。我把窗户左边墙上的*号揭下来,跟门口的我的*号做了个对调,吐了点儿唾沫,分别贴好。然后去把门口*上我的被褥挪到窗下,码好东西,摆出一副舍头老大的架势,等着看被我欺负的是哪个倒霉蛋。他若乖乖认了,这事就算搞定;他若提出异议,免不得一场争吵,我首先要从气势上把他压倒。这可能是本市的学生,报到又来得早的一点儿好处吧。 我抽了半支烟,还不见有人进这屋,心里有点儿烦躁。叼着烟,我趴到阳台上往外找。阳台正对着一个丁字路口,但见俊男靓女,过市招摇;拉杆行李,呼隆隆乱跑……我是一个善于捕捉亮点的人,犀利的目光穿越扰攘的人群专抓向美女,评估她们的高矮胖瘦。 这时候人群中出现了一个大步奔走的男的,衣衫灰旧,模样老土,背上歪扭着一个牛仔旅行包,手拎一个杂物巨多的大网兜。我心想这谁家这么*朽,搬行李还请一个民工啊!我不能让他坏了我的兴致,硬生生拔开俊男靓女群中的这颗钉子,继续狂追美女的身腰。 我正看得出神,房门猛然“咚”地一声大响。惊回头看时,刚才我看到的那个民工,居然进了我的屋!我惊讶地往回走,那民工飞快地打量了一下*里墙上贴的*号——感谢上帝,那张小红贴纸还没被风吹下来——把行李搁到了门口我的那张*铺上。看他的年纪并不算大,我猛然醒悟,他不是民工,正是我等待中的冤家对头。 我赶紧挺起腰,扬起脸,乜斜着他,抽出一根烟考虑要不要接着抽——刚才那根烟抽得我**难*。他似不疑有诈,已认准门口的*位是他的,而我的*位本就在窗户下头,一脸虔诚地伸长胳膊过来跟我握手。他个头不矮,发如乱*,皮肤黝黑,骨节粗壮,上嘴唇稀疏着几根胡子毛,一双精亮的眼睛迎着窗外的光线像两盏灯。说实在的,跟一个民工握手,在我庸俗且虚伪的准资产阶级思想里还没有那个准备;但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考虑到我鸠占鹊巢把他蒙在鼓里,犹豫片刻,我还是告诉他我叫马杰,北京人,英勇地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他的敬仰之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脸上浮起一层十分猥琐的笑,抢也似的抓住我的手,跟**元首见面似的抖了两抖,嗓子眼里笑得像猪一样嗬喽嗬喽。这个让我**猛紧的笑啊,很多年以后还纠结在我的脑海中。 但我当时还是很淡定,示意他坐下来落落汗——当时北京正闹秋老虎——递一颗烟给他抽。他不抽,但也不说不抽,接过烟,手捏着,搁腿上,两条腿一会儿抖抖,一会儿扭扭,两只眼贼亮地盯着我。我见他对我如此崇拜,便以新闻联播的腔调对他进行入校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兼以刺探他的底细。他果然是从农村来的,名字叫杨伟。我不觉一怔: “啊!杨……伟?” 他说:“是。” 我有点儿想笑:“你叫杨伟?” 他也一愣,说:“是啊!白杨的杨,伟大的伟。” 我快要憋不住了:“你怎么叫杨伟?” 他看我忍俊不禁,讨好似的也咧开大嘴,说:“怎么了?我爷爷给我起的……” 我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说:“没什么,没什么……哈哈哈哈……太逗了,乐死我了……” 我一边笑一边心说,这位可真是**啊,连名字都起得这么**且悲催!他被我的笑声所感染,不知所以地也附和着傻笑两声,然后告诉我他是河南人,老家就在少林寺的附近。虽说河南人的名声已被全国人民糟践坏了,但我的这位**室友说他是自己一个人上的路,先坐三轮摩托到乡里的汽车站,再坐三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到火车站,买一张站票一直站到现在,除了学校里有人接,一路上没有一个人送;相比之下,我简直是捡了钱包一样的幸运,不禁对他有了一丝同情。 我们说笑间,其他室友陆续杀到了。**来的是牛犇,个子不高,脸白,分头,模样像正太;后进来的是金铭,平头,黑脸,脖子上挂了一条金项链。他们都由话少力气大的人川流不息地搬运行李,七大姑八大姨地前拥后呼。他们的行李*终堆满了半间屋,使得我们小小的宿舍像一间仓库。望着他们如山一般的行李堆,我自忖我们这间屋他们俩单独一个住都不够。他俩人确定了*位,码好了行李,又在七大姑八大姨的指点下,将寝室里外的毛病全部挑出来,痛斥一顿校方后,出去了——一个个撇着嘴,挺着胸,很有风度。 再后来进来的是李舒男和崔震,前者细长身条,娘娘腔;后者身材魁梧,相貌不俗。李舒男*大件的行李是一台破电脑——他把服务器搬来了;崔震好像没有特别的行李,*大件的是一箱子书。一胖一瘦俩老头儿,默默地陪着他们的儿子坐了一小会儿,吐了两口唾沫,递给我和杨伟一人一个苹果,吸了一颗烟,然后带他们的儿子出去购买*用品和火车票——他们的儿子晚上还要去火车站把他们送走。 这么说来,我们这个宿舍总共住进来了六个人。我这么想着,送*后一拨人马到门口,扭回头,杨伟已在行李堆中用屁股顶出了一小块空地,开始收拾他的*铺。我在行李堆中艰难地跋涉着,对撅着屁股的他又讲了一会儿**形势和**形势,轮到讲当前的任务时,发现时候已经不早。看他死心塌地、无限深情地经营那个让我揪心的*铺,考虑到这可怜的家伙被我占了点便宜,我决定从现在开始,要对他好一点儿。想到这里,我被我自己深深地感动了。谁想现世报,现时报,他不解风情,当即就报了一箭之仇。 我当时是想请他吃饭来着。但我们都还没有买饭卡,食堂就餐的时间也已近尾声。我不大爱吃小饭馆——也不是不爱吃,别人请我我就吃,我自己花钱,我还是想吃麦当劳。但如果请一个女孩儿吃麦当劳,我咬咬牙也就忍了;请他吃,咬咬牙也是浪费。于是,在那一刻,我做出了一个令我十分快乐的决定:请他吃包方便面。当然,再加一根火腿肠,这样才够意思。兄弟一场嘛,谁都不容易。关键是情意,不在吃东西。 我让他拎了他的暖水瓶,跟我下楼。在去打水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指指点点地给他介绍我们的学校,像介绍我家的后花园。我们这所大学还是**有名的,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同它的历史一样悠久的学生宿舍。这些宿舍的黑洞洞的窗口,地图一样的水渍墙面,以及那些爬满绿藤的教学楼,可以想见是鬼魂的乐园。当然,现在人满为患,有多少鬼都会吓蹿。要在寒暑假的夜晚,闹鬼的效果才会出来。 京华大学的校园我上高中以前来过好多次。记得**次进校园,是陪我妈去买煤气罐儿。那时我刚考上初中。我们骑车穿过校园,我妈说:你将来就考这所大学。那时候的校园破破烂烂的,还有一些违建住着民工。现在不同了,四处耸立着新建的办公楼、教研楼,雄伟壮丽,蔚然大观。**没变的是古旧的学生宿舍和*为古旧的单身教工宿舍,校方估计已将它们规划成了文物。那些单身教工宿舍的墙面是红砖,传统上,我们都叫它们“红某楼”;而水渍泛黄的学生宿舍则叫“黄某楼”;爬满绿藤的教研楼、教学楼,我们则叫“绿某楼”;而那些墨绿玻璃幕墙的办公楼群,那里面的会计室、财务室、收费处都装着黑色的防盗门,我们传统上叫它们“黑某楼”。但这些称呼,都没有列入校方的记录。 我*后一次来这所学校是孤身跟踪一个大美女,那时候我怀里揣着录取通知书。我们一前一后穿过校园……一路上玫瑰怒放,阳光灿烂,有几分热烈,有几分温柔。我们*后停在了一幢家属楼的门洞口。在那里,我们同时看见了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那女孩努力挣脱一个老妇人的怀抱,伸出双手叫她妈妈……我十分伤感地消失在人群中,没有被她发现。 我们拎着开水,来到了一个售货亭前。玻璃柜台里的*用品花花绿绿,保鲜柜里雪糕码得跟长城一般。迎面是一架大货柜,各种方便面塞得快要溢出来。我摆出大大咧咧的架势,仰脸,点腿,望着方便面,侉里侉气地说: “整点啥子好呢?” 这样才有老大范儿,像是出来混的。杨伟一脸愣怔地望着我,终于还是结结巴巴地问: “啥……啥叫……整……整啊?” 我乜斜了他一眼:“整就是吃,吃就是整。这是东北话。你记住喽:在北京讲几句东北话,东北人听着亲,北京人听着怕。这样你的场子才能蹚开,脚跟才能站住。” 杨伟很服气地点着头,我感觉我简直就像教父一般——又被自己感动了。 可是当我用火腿肠敲着方便面上来楼,想起下面发生的事,我至今都很纠结。我们回到宿舍后,放下暖水瓶和方便面,拿着碗去水房里冲洗。一到门口,臭气熏天。跟水房连着的厕所堵住了,脏水和着屎尿流到了水房里,一地的黄汤,人进不来。我十分气恼地骂了一声“*”,叫道: “这咋整啊!” 我的**室友陡然转过来脸,十分惊讶地望向我,脸上的肌肉开始抽搐。突然,他跑到了一边,弯腰对着墙根儿特夸张地张嘴呕,呕得脖子上青筋根根暴露。 起初我以为他是看地上的屎尿太恶心了,但越想越不对头。下午我回了一趟家,走了一路想了一路,车到站我忽然想明白了:我看着屎尿说“咋整”,他以为我是说“咋吃”呢。我那个纠结!你小子,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把我想得那么恶心呢? 我不能放过他! …… 一、题材的挖掘与扩展。这部小说的语言有一种痞气,人物亦放浪形骸,没个正形儿。这种风格从王朔、韩寒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但却又不同。王朔、韩寒的作品有时会给人一种为痞而痞、为贫而贫、为逗而逗的感觉,虽然亦不乏对荒诞世俗的辛辣讽刺,但要么耍酷耍炫,要么发泄无处发泄的青春,要么着眼于*毛蒜皮、针眼小事,一般不直面尖锐的社会问题。二、故事与情节拥有一定的读者基础。这部小说的故事与许多情节,貌似漫不经心,甚而不可能发生,但实际上它们多数曾是社交网络上的热点话题。三、文本的“反青春”因素。当下的青春文学虽然新作叠出,但千篇一面,扎堆现象比较严重。除了残酷青春有点另类外,多数属于甜腻腻、酸溜溜,或怀旧,或抒情,或**,无一敢于面对造成青春伤痕的现实问题。这使得所谓的青春文学不免有些矫情,有些做作,有些假模假式。这部青春小说却不同,它是青春文学,但却是“反青春”的。它将青春期人与人之间的“沟壑”通过裸奔展现在读者面前,直达大学里的爱恨情仇的根源,使得所谓的爱情、友情、亲情都无所遁形。由此,作为一个“反青春”的青春文学文本,这部小说拥有它作为另类之一种的价值。 四、悲剧的喜剧艺术。在这部小说中,幽默、滑稽,甚而是很幼稚的搞笑,以及戏剧冲突无处不在。乍一看上去,它仿佛是一部喜剧,但掩卷回想,它实际是在讲一个悲剧。作者正是以喜剧的手法讲了一个悲剧,一个小人物的悲剧,一个*根阶层的身份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