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脚注/中国现代文学馆档案研究丛书

大师的脚注/中国现代文学馆档案研究丛书
作者: 慕津锋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9.64
折扣购买: 大师的脚注/中国现代文学馆档案研究丛书
ISBN: 978750639940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2.“我”在母亲领地生活的截止年龄不同。巴 金在译文中使用了“我青年时代的初期一直到二十 岁为止”,而萧珊则是“连我青年时代的初期,一 直到十五岁,”一个“二十岁”、一个“十五岁” ,足足差了五年。 3.第“一”章开始的结构不同。巴金在译文中 ,是将“‘我’在母亲领地生活时间”与“对母亲 的简单介绍”放在一起,并通过“他开始讲道”将 后面引出的故事与之分开,成为两个部分。而萧珊 则是在说完“我全部的童年”半句后,以“他开始 说”将其“在母亲领地生活时间与对母亲的简单介 绍与后面一处的故事”放在了一起。这样的结构安 排与巴金明显不同。 4.对“李尔王”的脚注不同。巴金的“李尔王 ”的脚注非常简单,一句话、21个字:李尔王(King Lear)和“韩姆列忑”等都是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主角 。而萧珊的脚注则比较全面完整,三句话、84个字 :这里列举的人物典型都是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人物 。“哈姆雷特”“奥赛罗”“理查三世”“麦克佩 斯”“李耳王”都是他的同名戏剧中的主人公。“ 福斯达夫”是他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 莎的风流娘们》中的一个有趣的人物。 通过两篇译文分析,笔者认为萧珊所使用的语 言不仅生动,而且更贴切、更真实,更符合人物之 间的关系。譬如当老同学问起“李尔王”时,对于 主人的回答,巴金先生译为“的的确确是这样。你 们要是喜欢听,我给你们讲这个故事。”而萧珊的 译文却是“真有这回事。我可以讲给你们听,你们 想听吗?”巴金先生的译句给人感觉平铺直叙、“ 例行公事”,缺乏朋友间那种活泼、自在的味道。 而萧珊“真有这回事”较之巴金“的的确确是这样 ”则更加口语化、生活化,也更符合现实生活中老 同学、老朋友之间的正常说话语境。萧珊把主人想 对朋友讲,又想“吊他们胃口”的“小心思”非常 细腻地表现出来。“我可以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 吗?”对于“李耳王”,其实讲的人知道大伙儿都 想听,但他需要“听众们”自己说出来“想听”, 他才愿去讲。这简单的一句话体现出,萧珊作为一 位女性对人物关系及内心活动细致入微的把握。正 是其译笔的活泼、纤细、动人,反而令巴金的翻译 显得有些意味平淡。 对于妻子萧珊的翻译才华,巴金本人十分推崇 。在1953年11月5日致萧珊信中,巴金就对其翻译做 过点评:你的文字有一种好处,就是清新气息。… …你不会去摹仿别人,因此也不会失掉自己好的风 格。在《怀念萧珊》一文中,晚年的巴金再次深情 地讲到: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 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我有才华,……我很喜欢 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 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