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记

禁书记
作者: 朱子仪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禁书记
ISBN: 9787515508306

作者简介

朱子仪,出生于上海,长期任教于北京高校,以编书、译书、聚书和读图为乐。近著有《西方的节日》,译作有《房龙精选集》、《蒙田随笔》(插图本),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查禁可能会使一部作品名声更著,但并不会使一 部作品更加伟 大。不过,查禁的待遇却会使一部杰作不同寻常的特 征显得更加突 出,使之得以与趋炎附势的平庸之作完全区别开来。 杰作总是独具孤 傲之气,因为它们总是在麻木、迟钝的读者面前关闭 它们通向美的大 门。人们进入它们的世界,并不会比但丁《神曲》里 跨入地狱之门轻 松多少。地狱之门上的警句也是孤傲的: 从我这里走进苦恼之城,从我这里走进罪恶之渊 ,从我这里 走进幽灵队里……除永存的东西之外,在我之前无造 物,我和天 地同长久:你们走进来的,把一切的希望抛在后面罢 ! 杰作的一个标准就是它们足以引起读者心灵的震 撼。尽管我们作 为读者可能一时还难以说清究竟是什么震撼了我们, 但实实在在的震 撼确实在我们的阅读中间发生了,我们不免要在它的 世界里及在它的 世界之上沉思、遐想,不知不觉地从一个新的角度加 深对文学和人生 的认识。 杰作尽管总是非凡的,但也毕竟要从属一个历来 是禁书成风的文 学背景。查禁行为或许是对文学的抬举,因为这类行 为充分乃至过分 地估量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效用。自然,对文学作品的 查禁行为也名目 繁多。有出自政治、宗教原因的禁书,常见的罪名有 影射政府当局、 诽谤宗教或宣传“异端邪说”。20世纪80年代末的《 撒旦诗篇》危机 便是一例。这部出版商看好的畅销书不仅转眼之间成 了头号禁书, 伊朗宗教领袖甚至还缺席判处了该小说作者的死刑。 甚至进入了21世 纪,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还因其“歪曲宗教历 史”、“暗示耶 稣并非上帝的儿子”,不仅遭天主教会、基督教团体 的抵制,还在一 些穆斯林国家遭禁。苏联小说《我们》、《癌症楼》 等的遭禁也是 由于“政见”上的冒犯。要是追溯一下禁书历史的话 ,另一类禁书, 即带有危害社会道德罪名的禁书(所谓“淫书”)显然 更加引人注 目。相对而言,因政治、宗教缘故而发生的查禁行为 ,其本身是具有 太多的偶然因素的。这类查禁经常是一种短期行为, 很难经受住政局 变化、宗教变革的考验,而对“淫书”的查禁却从一 开始就具备了某 种经久不衰的意义。这种意义显然来源于人们对与生 俱来的性要求及 性行为所经常采取的遮遮掩掩的不明朗态度。无论是 在什么国家,一 旦有作品因为“淫秽”受到查禁,警方或舆论界总要 拿出一些该作品 毒害少年、青年心灵的证据,以便使一切的一切都更 加具有说服力。 查禁者依据的是这样一种观念,即这类作品一经问世 便会对社会造成 直接的损害,尤其会腐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英国小 说家劳伦斯在一 篇文章里提到某位英国国务大臣曾愤懑地对某部不符 合其清教徒口味 的书大发议论:“……这两个年轻人,本来是十分纯 洁的,但在读了 这本书以后,就发生性关系了!!!”根据社会的一般 意见,对不道 德的书还是应该查禁的,但重要的是在好书与坏书, 有意为之的性挑 逗、性放纵与作为构成情节、塑造人物必不可少的因 素的性描写之间 理应有一条明确或比较明确的界线。要制订一些行之 有效的评判规 则,既要对真正的淫秽作品起到惩戒的作用,又要不 损害文学艺术本 身,则是一门学问。 至于在封建社会,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蒙受专 制统治的岁月 里,查禁行为是不需要依据什么法律、法规的,它是 统治阶级或宗教 势力压制精神文化领域一切有损其权威的“异端邪说 ”的常用手段。 甚至连图书审查官本人也只是一种工具,很难自诩为 文学评判的专 家、权威。19世纪的俄国作家阿克萨科夫就曾被沙皇 政府任命为图书……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