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天性(精)

读懂孩子的天性(精)
作者: (德)赫伯特·伦兹·波尔斯特|译者:陈华实//包琳琳//翟欣
出版社: 求真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读懂孩子的天性(精)
ISBN: 978780258220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孩子们房间里悬挂的动物图片中,熊猫总是吃着 同一种食 物:竹子。这个原因在于:熊猫只吃竹子。这一喜好 正是它天 性和本能的一部分。 然而,人类却完全不同。与所有其他的哺乳动物 不同.人 类能适应所有的气候条件(甚至能在狭小的宇宙空间 站里生 存)。无论是在没有蔬菜的北极,还是在维生素营养 丰富的热 带地区,人类都能依靠当地的食物而生存。因此,人 类是所有 动物种类中当之无愧的“杂食动物”。从谷物、果实 、菌类到 果仁、海鲜和块茎,从蔬菜、昆虫、鱼、其他小动物 到分成一 小份的汤或规定饮食,人类什么都吃。真的,甚至也 吃竹 笋呢! 这使得人类摆脱了对特定食物的依赖,在这一点 上人类远 胜于熊猫,熊猫濒临灭绝也并非毫无缘由。但是由此 而来的自 由也带来了一个坏处:即对食物的喜好不会变成人的 本能。因 此,与熊猫不同,人类会面临选择的问题。 因为在上千种选择中总会混杂许多不易消化甚至 有致命剧 毒的“食物”,而且它们看起来并无二样,就像样子 极其相似 的无毒的黑莓与有毒的颠茄。 在生命之初,每个人都要学会认识和接受食物。 他必须学 会喜欢那些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不管是烤熟的捕鸟 蛛.还是 美味的甜品。他还必须学会拒绝可能对身体有害的食 物。 对于这个被营养学专家称为“选择困难综合征” 的难题. 人类是如何解决的呢?人类究竟是依据哪些规则学会 接受和喜 欢那些“正确的”食物,而准确无误地拒绝其他食物 的呢? 他们对于食物的喜好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天生的食物喜好 尽管像熊猫一样,人类在发展历程中并不曾对有 益的食物 进行过精确的描述.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有一个粗略的 “指 南”,他能凭借这一“指南”对食物进行初步的判断 。而且这 个“指南”适用于所有人,无论是爱斯基摩人还是宇 航员。 其中。味觉的作用可能是最重要的。人们通过舌 头上味蕾 的“触角”来区分食物的酸、甜、苦、咸和鲜味(最 后一种 味道直到2002年才被发现,用来表示谷氨酸钠的味道 ,它是 人体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的反映,这个日本词语的意 思即“肉 味的”)。 对“甜味”的感知能帮助我们识别成熟、且富含 碳水化 合物的果实。而对“酸味”的感知则能帮助我们识别 未成 熟的果实,也就是说热量太少或“可能已经腐烂的” 的水果; 对“苦味”的感知则能帮助我们识别潜在不利于营养 的食物。 因为味苦的食物通常已经腐烂或者甚至有毒。植物之 所以味 苦,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和果实不被天敌吃掉。比如说 ,有些味 苦的植物能麻痹昆虫,防止受到昆虫的侵害。因此。 许多蔬菜 只有通过人工培植后才能食用,也就不足为奇了!事 实上,今 天我们盛到孩子们盘子里香甜多汁的胡萝卜和美味可 口的花菜 与最原始的蔬菜种类是完全不同的。它们是数百年人 工培植的 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已经系统性地去除了植物 中的鞣酸 和苦味物质。 而“油腻感”呢?舌头上并没有专门感知油腻的 感受器。 但是从婴儿时代开始,我们就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因 为油腻感 让我们觉得食物尝起来更香甜,味道更浓郁。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吧。孩子按照食物的安全性 及其对人 类生存的价值的大小来评价食物。甜味的食物、富含 蛋白质的 食物和油腻的食物就是无害的、能提供能量的“生存 性食 物”,因此备受青睐。相反,味苦和味酸的食物则不 为大家所 喜爱;因为它们营养成分少,而且大都是腐烂甚至有 毒的食 物。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令人惊诧的结论:孩子 更喜欢吃 巧克力酱和炸薯条而非芹菜和菠菜,是有着十分重要 的原因 的。高热量的食物可以使人能够更顺利地渡过下一个 艰难时 期。所以,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并非是在向父母发脾气 ,而是一 种防备措施,以免自己在这个遍布有毒植物的世界里 受到 伤害! 加西亚效应 除了味觉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安全措施”能帮 助人类 保证饮食安全,也就是所谓的加西亚效应:一旦某种 食物导致 恶心或呕吐,这说明食物可能有毒,那么它就会被人 类长期拒 绝食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至少对于孩子 们是这 样的。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