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作者: (英)查理·达尔文|译者:何滟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90
折扣购买: 物种起源
ISBN: 9787229076214

作者简介

查理·达尔文(1809—1882年),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者。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旅行,并由此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发表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震惊了科学界和整个世界。达尔文在该书中重点阐述并论证了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逐渐演变而来的进化论思想,并提出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高度评价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内容简介

当我们对古老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同一变种 个体或亚变种个体进行观察时,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 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比起自然状况下的任何物种 或变种,这些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大得多。在我们对二 者的差异进行观察和研究之后,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 论:此等变异性来自于二者不同的生活环境。 除此之外,我认为安德鲁·奈特所发表的一些观 点也是可能的。他认为,这种变异性与食物过剩有着 某种关系。事实也表明,生物必须在新的条件下繁衍 数代后,才能引发数量可观的变异。一旦生物的组织 结构开始变异,它们之后的许多代将会继续变异。迄 今为止,还没有发生过变异生物因受到培育而停止变 异的情况。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例如小麦,至今还常 常产生出新变种;最古老的家养动物,例如狗,至今 还在迅速地改进或变异。 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之后,我所能得 出的结论是生活条件显然对物种发生了两种作用:一 种是直接作用于物种的整个构造或其中一部分;另一 种是间接地作用于物种的生殖系统。对于前者,综合 魏斯曼教授近日提出的主张和我在《家养状况下的变 异》中的判断,它源于两个因素:生物的本性和条件 的性质。生物的本性相较更重要。因为就观察判断来 说,在不同的条件下,物种有时也会发生几乎相近的 变异;而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下,却能发生几乎不同的 变异。这些影响对于其后代,有可能是一定的,有可 能是不定的。当在几个世代中都生长着某些固定或相 似条件下的个体,其所有后代或绝大多数后代都按照 相同的方式发生变异,那么这些影响就是一定的。但 是对这样一个在确定程度下诱发出来的变化范围,要 下任何结论都很困难。然而对它们许多细微变化的成 因,却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动物的大小取决于其食量 ,动物的颜色取决于食物的性质,而皮肤和皮毛的厚 度则大多取决于气候。鸡羽毛的每一次变异,都必然 存在有效的原因。在经历许多代后,如果相同的原因 依旧作用在许多个体上,那么,也许所有个体都会按 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异。我们只需将少量制造树瘿的昆 虫毒液注入植物体内,就会产生复杂而异常的树瘿。 这一事实说明:如果植物树液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便会产生让人惊奇不已的改变。 将不定的变异性与一定的变异性进行比较,前者 往往是改变了的条件的最普通结果。同时,在家养物 种的形成上,不定变异性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 从无数的微小特征中看到了不定变异性,这些微小特 征帮助我们将同一物种内的各个个体区分开来,这些 特征不能看作是由亲代或更远代的祖先遗传下来的。 我们还会发现,同一果实内的幼体,以及从同一颗种 子所生长出来的两棵幼苗,彼此之间也可能出现巨大 的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同一个地方,在用非 常相似的食物饲养的数百万个体中,也常常会出现被 我们称作畸形的非常明显的构造差异,但是畸形和比 较微小的变异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无论这些 变化是多么微细抑或显著,所有这些构造上的变化都 会出现在生活在一起的许多个体中,这些变化都可以 被认为是在生活条件作用下每一个体所受到的不定效 果。不同的人对寒冷的反应不同,因为身体状况或体 质的不同,他们要么会咳嗽,要么会感冒,要么得风 湿病,要么引起一些器质性病变。 至于生活条件对物种的生殖系统所起的间接作用 ,由于外界条件的改变,我们可以这样推论出导致变 异产生的原因:第一,因为生殖系统对于一切外界条 件的变化都极为敏感;第二,正如开洛鲁德等所说的 那样,是因为不同物种杂交所产生的变异与植物和动 物被栽培和饲养在一个新的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异是相 似的。许多事实表明,对于周围环境中所发生的极轻 微的变化,生殖系统都会表现出显著的敏感性。我们 知道,没有什么能比驯服一只动物更容易了,同时也 几乎没有什么能比让一只被圈养的动物自由地繁殖更 困难的了,虽然在一般情况下,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 混居在一起,但要它们自由地繁殖还是非常困难。甚 至不乏一些生活在本土的动物,虽然没有受到封闭的 圈养,却仍然无法繁殖!如果将这一现象笼统地归结于 物种的本能受到了损害,是极不科学的。在此,我想 将圈养动物的奇妙的生殖法则展示给大家——以来自 热带的食肉动物为例。这些食肉动物在英国本土封闭 的环境之下自由地繁殖,但熊类家族除外;肉食性鸟 类几乎没有例外地繁殖困难,它们很难产下受过精的 蛋。那些外来植物同一些不能繁育的杂交植物一样, 其花粉是完全没有价值的。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被 驯化的动物和植物非常虚弱多病,但繁育力却极强; 另一方面,虽然我们看到来自自然状态下的个体的崽 能被完美地驯化,而且大多身体健康、寿命长(在这方 面我能给出大量的例子),但它们的生殖系统却在无形 中被破坏,失去了正常功能。所以,当封闭状态下所 繁殖的后代,与其双亲不尽相像时,我们也不必惊疑 ,因为它的生殖系统有可能受到影响和改变。再补充 一下,当某些生物体在封闭状态下能非常自由地繁殖 ,便表明它们的繁殖系统并没有因封闭而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一些动物和植物是经受得住家养或栽培的 ,而且它们的变异非常轻微,甚至不如在自然环境下 的变异多。 一些博物学者认为,一切变异都离不开性生殖的 作用,这种说法肯定是错误的。我在另一著作中为被 园艺家称作“芽变植物”的东西作了一个长表。这类 植物我在前文中也有所提及。它会突然生出一个芽, 与同株的其他芽明显不同,具有新的性状,我们称之 为芽的变异,可用嫁接法、种子法、插枝法等来繁殖 。在自然状况下,这种“芽变”很少发生,但在栽培 状况下却并不那么罕见。既然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株 树上,能从多年来所生长出来的数千个芽中突然长出 一个具有新性状的芽,而且,既然不同条件、不同树 上的芽有时也会产生几乎相同的变种;那么我们可以 肯定的一点是,在决定每一变异的特殊类型上,生活 条件的直接作用与生殖、生长、遗传法则等因素相比 较,显得多么的不重要。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