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家小书译馆

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家小书译馆
作者: (法)纪德|译者:桂裕芳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家小书译馆
ISBN: 9787200117561

作者简介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的早期文学带有象征主义色彩,直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战间期,逐渐发展成反帝国主义思想。纪德擅长虚构和自传书写,在文字间展露他的人格,因拘谨保守的教育和狭隘的社会道德主义分裂而成的两面:冲突和至终**。他的作品描绘了严谨道德约束下的自由和赋权,可以感*到他为追求知性而诚朴的持续努力。他自我探索般的文字,反映了他关于如何成为**的自己的思索,笔意所及包括在不背叛个人价值的同时,拥抱个人的性别本质。 桂裕芳,出生于1930年,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从事法语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五十余年。译有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阿尔方斯·都德《小东西》,米歇尔·布托《变》,纳塔丽·萨洛特《童年》,雨果《九三年》,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爱的荒漠》、《昔*一少年》,保尔·萨特《萨特读本》,彼埃蕾特·弗勒蒂奥《要短句,亲爱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写作》、《夏夜十点半钟》、《无耻之徒》、《夏雨》等作品。

内容简介

在老鸽舍剧场的发言 为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100周年而在老鸽舍 剧场所做的这次简短发言可以被视作导言,其后我应 雅克·科波的学校之约,将做6次讲座。 女士们,先生们: 几年以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崇拜者寥寥无几, 但是正如经常发生的情况一样,**批崇拜者是精英 ,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以至老鸽舍剧场**容纳不 了所有的人。我**想首先探讨的是,为什么**还 有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杰出作品反感,因为要战胜 一种不理解,*好的办法是认真对待,努力去了解它 。 人们从西方逻辑出发谴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我 看主要是他笔下人物的性格莫名其妙、优柔寡断,往 往几乎不负责任。他们的形象因而显得古怪和疯狂。 有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表现的不是真实的生活,而是 噩梦。我认为这话**错误,但我们暂时接*,可以 像弗洛伊德那样回答说我们的梦比白*的行动*真诚 ,不过我们并不满足于这个回答,还是听听陀思妥耶 夫斯基本人的话吧:“我们的梦充满了明显的荒谬和 荒唐,但你们立刻接*它,几乎并不感到惊奇,即使 在另一方面你们的智力发挥不同寻常的威力。”他又 接着说:“为什么当你们醒来,又回到生活中时,你 们几乎总是感到——有时还异常强烈地——梦在离去 时带走了一个未被你们猜出的谜。梦的荒唐使你们微 笑,但同时你们感到这一片荒谬中包含着一个思想, 真实的思想,它是存在的,它一直存在于你们心中, 你们认为在梦中找到所等待的预言……”(《白痴》 卷2)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番对梦的议论,我们可以应用 于他的作品,这并不是说我赞成将他的故事与某些荒 谬的梦相提并论,而是当我们从他书中醒来时,我们 也感到——即使理智不**同意——他刚刚触及“属 于我们真实生活”的某个隐秘点。我想这就解释了为 什么某些智者以西方文化的名义拒*承认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天才。我要立刻指出,在全部西方文学里—— 不仅仅是法国文学——除了极少数的例外,小说讲的 都是人与人的关系,感情关系或思想关系、家庭关系 、社会关系。社会阶级关系,但是从不,几乎从不谈 个人与自我或与上帝的关系,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 品中,这*后一种关系超过其他一切关系。霍夫曼夫 人写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就我所知,这是*好的一 本好传记,可惜没有译过来),其中引用了一位俄国 人的话,她认为这句话可以使我们*好地感*俄罗斯 灵魂的特点,我想它也能使你们*理解我的观点。这 位俄国人被人责备不守时,便严肃地反驳说:“是的 ,生活是复杂的!有些时光要求我们去正确地体验, 这比准时赴约重要得多。”在这里,个人生活比人与 人的关系*为重要。你们不认为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秘密吗?它使某些人觉得他伟大而重要,使另外 许多人觉得他难以忍*。 我**无意说西方人,法国人,**是、**是 只穿着社交礼服的社会生物,我们有帕斯卡尔的《思 想录》,有《恶之花》,这些既严肃又孤独的书也是 法国的,和法国文学中其他任何作品一样。但是某种 类型的问题,例如焦虑、**、关系,则似乎归于伦 理学家、神学家、诗人的领域,而小说则不必过问。 在巴尔扎克的全部作品中,《路易’朗贝尔》是*不 成功的,它只是独白。陀思妥耶夫斯基实现的奇迹是 他的每个人物——而他创造了一大群——首先依据自 己而存在,而这些有内涵的人各自带着特别的隐私, 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提出极为复杂的问题。奇迹还在于 ,每个人物都在体验这些问题,或者应该说,这些问 题依靠每个人物而存在,它们相互碰撞、相互斗争, 变得通人性,然后在我们眼前奄奄一息或者胜利。 无论多么高深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 也敢触及。但在这句话以后我还要立刻加一句:他从 来不是抽象地谈,对他而言,思想永远是依赖个人而 存在,这就导致思想**的相对性,也导致了思想的 威力。某个人想到上帝、天意、永恒的生命,只是因 为他知道再过几天或再过几小时他就要死(《白痴》 ),另一个人(《群魔》)建立了整整一套已出现尼 采萌芽的形而上学,是由于他的**,因为他必须在 一刻钟内**。人们听他说话时不知道他是因为必须 **才这样想,还是因为他这样想才必须**。*后 ,另一个人,梅什金公爵,当他的癫痫病快发作时他 才产生*奇特、**妙的直觉。从这一点出发,暂时 我只能得出这个结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作为 思想*丰富的小说——我原来想说书籍——从来不抽 象,而是保持小说的本色,它们是我们知道的*充满 生命力的书籍。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