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动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自传)

谁发动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自传)
作者: 编者:郑异凡|译者:郑异凡//蔡恺民//姜鸿霄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谁发动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自传)
ISBN: 9787208147997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1870—1924) 1870年4月23日(俄历10日)生于辛比尔斯克。其 父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出身于阿斯特拉罕城的一个 小市民家庭,七岁丧父,由哥哥瓦西里·尼古拉也维 奇抚养成人。他的哥哥酷爱学习,然而未能如愿:在 父亲死后就去工作,以便养活全家。他决定让弟弟得 到他自己未能得到的一切:送弟弟上了中学,后来又 上了大学。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后来对孩子们谈起 哥哥时,总是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认识到每个人都 必须受教育,为此必须努力学习,对科学抱着几乎是 虔诚的态度——这一切是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毕生 的特点,而且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感染。伊里亚· 尼古拉也维奇在艰苦的条件下受到教育,很早就开始 读书,以便能自己养活自己,而不要成为哥哥的累赘 。他一生的特点是,有严格的责任感,对工作一丝不 苟。他一贯这样要求自己和别人,当然首先是这样要 求自己的孩子。起初,他亲自指导了几个大孩子的学 习,要求他们一定要完成作业,还培养了他们的劳动 习惯。同时,他总是担心儿子弗拉基米尔难以养成劳 动习惯,因为无论什么,弗拉基米尔一学就会,所以 他特别注意培养弗拉基米尔的劳动能力。伊里亚·尼 古拉也维奇在对自己的评价方面十分谦虚,他认为自 己所完成的重大的开创性的工作,只不过是应当做的 一点小事而已。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反对“溢 美”,这样一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在学校里经常 受到的赞扬,在家里得到了有益的修正。在教育中常 常有这样的情形:父亲个人的榜样具有更加重大的意 义。在教育方面的一个重大的因素是:父亲不是像当 时绝大多数职员那样的官吏,而是一位思想工作者, 他不惜花费劳动和气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当他外出工作时,孩子们常常几个星期见不到他,所 以,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事业是高尚的, 为了事业要能牺牲一切。他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生动 的故事:关于他事业中的建设性成就,关于在农村兴 办的一些新学校,以及因此需要向上(同当权人物和 地主)下(同人民的愚昧和偏见)进行斗争——这一切 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特别使孩子们不能忘怀 的是,每当农民大会决定创办一所新学校,或者对现 有的那所学校表示满意时,他所流露出来的那种高兴 的心情。他的大女儿的第一个自觉的志愿,就是当乡 村女教师。 用当时的话来说,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按其信 仰,是一位和平的民粹主义者。他担任辛比尔斯克国 民教育视察员之后,就着手组织新的、艰巨的事业。 他最喜欢的诗人是涅克拉索夫。他在年轻时曾抄录过 涅克拉索夫的某些禁诗,并且让他的大儿子在幼年时 代就了解那些具有宏伟主题的诗篇,如《叶辽慕什卡 之歌》、《大门前的沉思》。在乡间的田野和森林里 散步的时候,他常常给孩子们哼唱他读大学时的一些 被禁止的歌曲。正如他的一些学生的回忆录所说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