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传

苏珊·桑塔格传
作者: (英)杰罗姆·博伊德·蒙塞尔|译者:张昌宏
出版社: 中国摄影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苏珊·桑塔格传
ISBN: 978751790808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弗洛伊德》中,几乎每一页都回响着类似 的声音。该论著的焦点是讨论弗洛伊德思想的伦理 含义,这与桑塔格一生写作的全部作品之主题是一 致的,即伦理与美学之间的冲突。正如里夫(和桑 塔格)在《弗洛伊德》的“前言”中所言,弗洛伊 德的写作包括了爱默生(Emerson)令他那个时代费 解的所有主题——“语言、睡眠、疯癫、梦幻、野 兽以及性”——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在桑塔格 成长为一名小说家的早期,这比任何其他作家(除 卡夫卡之外)的作品对她有更深远的影响。”弗洛 伊德对潜意识、本能和非理性的揭示为桑塔格的文 学创作开辟了丰富的空间。这样,桑塔格在她最早 创作的两部小说中首先对这一空间进行了充分探究 。 不过,《弗洛伊德》也是一本不动声色地进行 着颠覆的著作。一方面,它对弗洛伊德的知识进行 了深入挖掘,对他取得的成就给予尊重;另一方面 ,它又拆解了弗洛伊德的观念和技术手段。人们更 希望从中听到桑塔格批评的声音,而不是她的溢美 之言。在《弗洛伊德》中,前半部分有一章讨论了 “阐释的策略”。桑塔格后来作品中的写作语气和 批评风格尤其在这一章中呼之欲出。在弗洛伊德那 里,没有什么可以是它原本的样子。“口误、笔误 、记忆的差错、错置物件、胡写乱画、随意命名和 编号——这些微不足道、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可能就 是症候,因此也就饱含深意。”弗洛伊德总是用一 物代替另外一物。里夫(和桑塔格)指出,这样做 能有多大把握?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难道不是鼓励“ 过度挖掘,从而使事物的重大意义仅仅存在于事物 的背后”? 这样,《弗洛伊德》对这位心理分析大师提出 了温和的嘲讽,指出他经常将自己排除在他的理论 和技术之外。里夫(和桑塔格)严正说道,只有他 一个人有权解析他自己的梦境。总的来说,心理分 析的时间选取在本质上是随机的。桑塔格(这里当 然不包括里夫)将心理分析与达达主义者库尔特· 施维特斯(KurtSchwitters)及其20世纪20年代创 作的“默茨”(Merz)进行了类比,这些作品由采 自于“同一街区下水道中的丢弃物”拼接而成。随 后她写道:“作为限定条件的时间,分析师的日常 时间同样也是随意的。”随着书中分析的深入,批 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在完全采用言语媒介进行心 理分析的时候,弗洛伊德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会带来 的诸多问题;他虽然对性取向持开放的态度,却有 厌女的恶习,对女性持有傲慢的态度;他的心理分 析未能充分引入社会因素,在本质上他是自我陶醉 。 弗洛伊德对婚姻的观点并未给里夫和桑塔格带 来好处。在弗洛伊德看来,肌肤之亲与精神之爱水 火不容。这对年轻的、已婚的中产阶级夫妇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