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作者: (唐)李白|主编:雅瑟
出版社: 新世界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14.30
折扣购买: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ISBN: 978751041337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诗人名片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 字号:字务光 籍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 作品风格:精工整炼 诗人小传:唐高宗、武后时著名诗人、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七岁 作诗《咏鹅》,在当时被称为“神童”。龙朔初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官 。后拜奉礼郎,为动台详正学士,因事被降职,从军西域,戍守边疆。后 又入蜀平定蛮族叛乱。返京后,任武功主簿,后又入朝为侍御史。曾被诬 入狱,遇赦得释,调露二年出任临海县丞,后又弃官。徐敬业起兵讨武, 骆宾王为其写讨武檄文,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骆宾王的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卑,诗中常常表达激愤心情。他 尤其擅长七言歌行,排比铺陈、笔力雄健,其中《帝京篇》在当时被称为 绝唱。他的五律也有很多佳作。现有《骆宾王文集》存于世。 咏蝉 西陆蝉声唱①,南冠客思深②。 不堪玄鬓影③,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 ①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 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 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②南冠: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 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 所献楚囚也。’”③玄鬓:指蝉。古代妇女常将鬓发梳成蝉翼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时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议论政事,触忤 了武后,被诬蔑贪赃罪,含冤下狱,当时他只有三十多岁。这年秋天,他 在狱中听到蝉鸣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心含冤屈、无处申诉的 愁闷。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意思是,秋天里的蝉鸣声不断,这让在 监狱中的诗人越发愁闷。该诗以对偶句开篇,采用起兴的手法,用蝉声引 出愁思。蝉声响亮,越发让诗人心悸。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说的是秋蝉还能两鬓乌黑,在树上高 唱。而诗人也曾斗志昂扬地高歌过,如今却因为仕途坎坷、重重遭难,最 后落得个锒铛入狱的下场,早早地愁白了头发。蝉和人两相比照,诗人内 心的悲凉心情自然流露出来。诗人在这里用比兴的手法,把这份凄惨的感 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更显诗人压抑的心情。“白头吟”又是乐府曲 名,卓文君曾因为司马相如不忠,而作《白头吟》:“凄凄重凄凄,嫁娶 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在这里诗人用“白头吟”一语双关 ,既表达自己内心愁苦以致白头,又表明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说的是因为白露打湿了蝉的翅膀,使 蝉难以飞翔。阵阵的大风掩盖了蝉的呜叫。这两句明是写蝉,其实是诗人 以蝉自比,写自己仕途不顺,言论被压制。这里蝉和诗人完美地融合在了 一起,结合得圆润经典。 最后两句仍用秋蝉作比喻,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而有谁相信它 的这份高洁呢?而诗人和蝉一样自己虽然洁身自好,有高尚纯洁的品性, 却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反倒被诬蔑,进了监狱。诗人发出有谁能帮我伸 冤的慨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不平,希望能沉冤昭雪,同时,诗中也 掺杂着无奈之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咏物抒怀,感情充沛,人和物在这首诗里完美地 融合在了一起,浑然天成。用典自然、恰当。 后人点评 《唐宋诗举要》:以蝉自喻,语意沉至。 于易水送人一绝① 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 昔时人已没④,今日水犹寒。 【注】 ①易水:河流名,又称易河,在今河北省易县境内。易水分南易水、 中易水、北易水。是战国时燕国南边的边界。②此地:指的是易水岸边。 燕丹:指燕太子丹。③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著名的刺客。发冲冠: 指头发竖起把帽子顶起来了,形容人非常愤怒。冠,帽子。④人:有两种 说法,一种单指荆轲,另一种认为指当时在场的人。没:同“殁”,指死 去。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时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讽谏,触怒了武后 ,不久,便被诬入狱。仪凤四年(679)秋,骆宾王遇赦出狱。这年冬季,他 奔走幽燕地区,投身军幕,以报效国家。这首诗大概就写在他在幽燕这个 时期。诗人在此诗中借咏史来喻今,描述自己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 表达诗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感慨自己不能一展抱负的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易水是诗人送别友人的地方。在这里 诗人很自然地想起了曾经发生过的重要历史事件。战国末年,燕太子丹复 仇,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燕太子丹、高渐离和宋意都身着白衣在易水河畔 送别荆轲。荆轲在易水河边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壮士发冲冠”描述的是当时荆轲壮士不惜用生命报效国 家的悲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荆轲的钦佩之情。这本是一首送别友 人的诗,但是诗人只字未提送别时的悲伤、留恋。而是直接写荆轲送别这 一场景,可见,诗人内心充满抑郁,单刀直入主题,为之后的抒情做 垫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由“昔时”自然引出“今日”,借史 事抒发今情,曾经的知人善任的燕太子丹和忠心报国、英勇无畏的壮士荆 轲已经不在了,只有易水还依然在流淌。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 缅怀与仰慕,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抑郁难以申诉的痛苦。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焕然一体,“已”、“犹”二字使句子的感情节奏变得舒缓,字 句中渗透的悲哀、痛苦之情感人肺腑。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从该诗的题目上看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内容 上看,我们也可把它归为怀古诗。骆宾王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内心有忠 心报国、一展宏图的满腔热血却无处挥洒,送别时怀古伤今,有感而发, 用诗文畅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向友人一吐心中的苦闷。整首 诗笔调苍凉,寓意深远,充满了深沉和苦闷的感情。正所谓“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诗人在诗文中抹去了送别友人的客套话,直抒胸臆,向友人一吐为快 ,可见,这位友人也是诗人的一位至交。 后入点评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 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