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 编者:姜师立|责编:黄山//丁振超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4.64
折扣购买: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ISBN: 9787571314712

作者简介

姜师立:男,1966 年10 月生,江苏扬州人。大运河研究专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负责人,长期专职从事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申遗、大运河文化研究工作,已出版《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及发展》《京杭大运河遗产监测技术及应用》《中国大运河百问》《中国大运河文化》《中国大运河遗产》《中国大运河 扬州》等多部专著。

内容简介

运河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如何确定?运河学,顾名思义即指以运河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运河学的研究对象,具体说是指作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以及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运河及其存在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 (1)运河学的研究对象 聊城大学的李泉教授认为:“运河学是以运河及其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一方面研究运河河道工程及其引起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 即区域水文条件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消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运河对国家政治及区域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居住环境、城镇格局、文化交流、风俗习尚、社会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它以历史学为基础, 利用社会史、历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环境水利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进行综合性研究。”笔者基本认可这个概念,但李教授观点不足之处是没有界定运河的外延。 运河学的研究对象无疑是运河,那么什么是运河呢?一般来说,运河的定义是指人工开凿的用于运输的河流。国际上运河众多,中国就有大运河、灵渠等,据《世界运河名录》统计全球有550 多条运河,其中列入世界遗产的就有9条运河。而从地方学的角度看,运河学研究的运河又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专指中国大运河。那我们对中国大运河又怎么定义呢?大运河是因为申报世界遗产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因此,我们应该从世界遗产的角度对中国大运河进行定义。具体来说,应该按照《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文本》的规范叙述对中国大运河进行定义:中国大运河是世界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以达到稳定政权、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国家管理的巨大运河工程体系。这里需要强调三点。一是从时间概念上,它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凿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贯通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及浙东运河的总称。二是从空间概念上,大运河位于中国中东部,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 个省级行政区,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至北京,南抵杭州,东达宁波,西到洛阳。流经35 个城市的151 个县级行政区,全长3200 千米,流经市域面积31 万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3.2%。三是从功能作用上看,它是一个工程体系,它是解决中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重要措施,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它实现了在广大国土范围内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运河由于其广阔的时空跨度、巨大的成就、深远的影响而成为文明的摇篮,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应该说在中国大运河的范围内涉及的运河文化、经济、社会、生态都是运河学的研究对象。而从大文化的角度看,运河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国大运河文化。 运河学是总体上研究中国大运河的一门学问,是对大运河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把各相关部门学科所获得的对运河不同侧面和各个层面的认识有机地组合起来,达到对于大运河的总体认识,就是运河学的任务。 (2)运河学的特征 作为一种研究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化现象的学科,运河学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整体性。运河学不是只研究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段区域运河,而是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整个中国大运河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包括通常所指的运河十大河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运河、浙东运河、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河。时间尺度包括历史上的运河和当今的运河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第二,综合性。运河学不仅对大运河的某一侧面进行专门研究,而且要运用历史、文学、建筑、规划、环境、水利、航运、经济、管理等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大运河的各个不同侧面进行综合研究,借以获得对大运河的完整认识。 第三,科学性。运河学不但要揭示大运河的起源和发展,而且要揭示运河与人类创造精神、运河与科学技术发展、运河与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运河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等。运河学的科学性特征反映了运河学研究的总体任务,即通过对大运河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的描述和归纳,达到认识中国水利、漕运、经济、文化等历史发展规律的目的。 …………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运河依然在流淌、依然在创造历史,而我们对于大运河最有价值的回报应该是传承其文脉,弘扬其精神,在现代文明中实现大运河文化的创新发展。 那么什么是大运河文化?传承什么、怎么传承?如何创新发展大运河文化,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为我们一一呈现。 本书作者多年在大运河申遗一线工作,一直孜孜以求地从事大运河研究,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