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90
折扣购买: 海疆广袤蔚蓝色/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
ISBN: 9787521729979
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常务理事。1996年被聘为研究员,主要研究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本名张旭。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跳小蜂科分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果壳网签约作者;蜂言蜂语科普公众号创始人。2014年开始研究海洋甲壳动物并拍摄寄居蟹和螃蟹,专注海洋蟹类科普。在《大自然》、《森林与人类》、《博物》等杂志发表过多篇科普文章。参与翻译、审校《有趣的水边生物》、《奇怪的虫子》、《自然观察入门》等多本科普书籍。
壮丽蓝色海疆,巨大资源宝库 中国有多大?960多万平方千米?其实这仅仅是中国的陆地面积。俯瞰中国地图,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亚欧大陆东缘、太平洋西岸,中国的海疆就像一把蓝色的火炬,将大陆托起。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共同组成了中国约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其中点缀着6500余座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岛屿,岛屿岸线与大陆海岸线一起组成了约3.2万千米的海岸线。曲折多变的海岸线上,记录了一个个沧海桑田、生命循环的自然奇迹。 潮起潮落,四季更替,海洋不仅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变化,还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更是我国通往世界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起,共同构成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源泉,拥有地球上最多样的生物群落,而且海洋中的水、盐分,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和矿产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数不清的资源。中国受益于海洋带来的丰富资源,也在努力发展海洋经济,向着海洋强国迈进。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认识一下中国的壮丽蓝色海疆吧! “海”“洋”的区别 我们常说“海洋”,但其实“海”和“洋”是不一样的。从地理学概念来看,海和洋都泛指地球上彼此相连的海水域,但二者又有所不同,比如海的英文是“sea”,洋的英文是“ocean”。 洋,又叫大洋,平均水深通常在3000 米以上。大洋远离陆地(大陆),几乎不受陆地河流入海带来的泥沙影响,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相对稳定,而且水体通透。我们印象中的蔚蓝色大海,更多的是大洋。地球上的大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2000 年,国际水文地理组织确定了第五个大洋——南冰洋(亦称“南大洋”)。但是由于洋底缺少相应的洋中脊(贯穿世界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四大洋分别有对应的洋中脊),因此南冰洋在学术界依旧存在争议。 海,即大海,位于洋的边缘。由于大海靠近陆地,容易受到江河和地下水等陆地水体、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海水温度和盐度有明显的变化,海水透明度低。根据位置不同,大海可分为边缘海、内陆海等。边缘海是指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仅以海峡、水道与大洋相连的海域,比如中国的南海、日本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等。内陆海是指深入大陆内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仅以狭窄的海峡与大洋或其他海相连的海域,比如中国的渤海。 简单地说,洋更宽、更深,海比洋小,处于洋和陆地之间。 海都是蓝色的吗? 人们常说“蓝色的大海”“如大海般蔚蓝”,蓝色似乎是大海最典型的特征。可是,当你从天空中俯瞰中国海,会发现海并非都是蓝色的。渤海和黄海呈现出明显的黄色,而东海则是由黄色、青黄色向黑蓝色过渡,只有南海整体呈现出大多数人对于海的固有印象——深蓝色。 舀出一杯海水来观察:尽管有些混浊,但整体看是无色的,那为什么从远处看大海就变成蓝色了呢?因为阳光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构成的,每种颜色光的波长不同。当阳光照射到海面上,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等被海水吸收了,而波长较短的蓝光或紫光遇到水面会反射,人眼接收到这些被反射的光,所以看到的海便成了蓝色。 除了光的原因,海水的深度及所处位置也会影响其呈现的颜色。比如中国的南海平均水深超过1200米,水体通透度好,所以南海总是呈现出深蓝色。 东海则不同。靠近河口位置的海水由于泥沙含量高,海水较混浊,所以呈现出黄色、青黄色。例如,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因此东海沿岸的海水总是呈现出“黄海”样貌。不过,越往东南方向(即外海方向),东海的颜色越偏青绿色。在东海的东南角,温度高、盐度大的黑潮暖流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北上,为这一带的海水披上了深蓝色的“外衣”。 从名字上看,黄海似乎被牢牢打上了“黄色的海”的标签,但黄海并非全是黄色。1895 年以前,黄河有几百年的时间从今江苏北部地区直入黄海,携带了巨量泥沙,使黄海成为世界上接受泥沙量最多的陆缘海。在江苏北部盐城沿岸有中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正是黄河带来的泥沙造成的,是淤泥质海岸的典型代表。 渤海是一个内陆海,包括黄河在内的大小40 条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汇入这个半封闭的海湾,近海的泥沙含量大,整体呈现出混浊的微黄色。站在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上眺望渤海、黄海交界处,可以看到大海中有一条明暗的分界线,海水混浊的是渤海,湛蓝的是黄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景象,是因为这里的黄海没有受到过多近岸河流携带泥沙带来的影响,所以相比混浊的渤海水显得较为清澈。 舟山群岛 中国第一大群岛 呈巨大喇叭状的杭州湾以东,千余座岛屿星罗棋布,这些岛屿大都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别组成了嵊泗列岛、崎岖列岛、中街山列岛等8组列岛,共同构成了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 关于舟山地区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春秋时代,泛称甬东,即甬江之东面。现在的“舟山”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但原因有不同说法,有说因此地“兴渔盐之利,渡舟楫之便”,也有说因为岛的形状像一叶舟。根据元大德二年(1298年)修成的《昌国州图志》记载:“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聚之,故名舟山。”意思是“舟山”之名取自岛上的一座小山的名字,这座山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经常被作为船舶的聚集、停靠处,故名“舟山”。 舟山市是中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由1390 座岛屿组成,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1/5。千余座小岛虽然散布于茫茫大海之中,却是浙江中东部天台山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一万多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低洼的陆地被海水淹没,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因此舟山群岛是典型的大陆型岛屿。 最繁忙的港口 路通了,舟山群岛就能更好地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优质的港口资源,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舟山群岛地处中国东部黄金海岸线,背靠长三角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杭州和宁波),对外伸入西太平洋,是中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的枢纽,也是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此外,这里多基岩海岸,深水逼岸、水道众多,建港条件极其优越,研究表明,舟山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总长超过280千米,是长三角地区唯一拥有成片深水岸线的地区。如果港口资源得到充分开发,舟山的年吞吐量可超10亿吨。始建于1985年的舟山港核心港区主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30万吨级巨轮可自由进出,40万吨级以上的超级巨轮可候潮进出。目前,舟山港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你知道吗,中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 这是一片美丽神奇又充满未知的领域, 有大陆架浅海,也有深海大洋, 更有数千座大大小小的岛屿。 从扬帆济海的中华先民,到华夏复兴的大国梦想, 海洋是国土,更是未来! 1、负责任的知识输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撰稿人倾囊相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组成科学审校团队 2、8个自然地理单元分为8本分册,每本分册均以“面”“线”“点”的结构方式,串联成“1S”“2R”“3B”三个板块,帮助孩子打造知识架构 3、从知觉、视觉和功能三个方面打破地理的刻板印象 知识不再是散点的,而是被集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孩子集合多维因素来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活学活用从这里开始! 科学推荐 这套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李栓科社长担任主编的图书,按照自然地貌、季风、干湿等把中国划分为8个自然地理单元,综合讲述了自然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更推出了一套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是一套很适合孩子系统了解地理学科和中国地理,开阔眼界、提升认知的科普书。 ——郑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人人都需要地理知识与科学,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这套丛书,把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块,分别介绍了各地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让孩子们可以从自己的家乡开始,走遍全国,用一套地理学思维方法了解中国、认识世界。因此,它是一套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刘嘉麒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