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教学(影响全球300万教师的教学指导书)/常青藤走遍世界看教育系列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2章 全脑教学法的起源 在25年的时间里,我们找到了一种适合所有学生 的教学模式 如果你每天都进行全脑教学训练的话,很快就会 看到这一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就像获得全美年度杰出 教师的雷夫?埃斯奎所说的那样:“在通往成功的道 路上没有捷径。”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吉他手、舞者或 是科学家,你都没有捷径可以走。教师是这个世界上 最高尚也是最具挑战的使命,成为杰出的教师更是没 有捷径可循。然而更糟糕的是,有可能你工作非常努 力,却用错了方法,结果仍然一事无成。若你学不会 正确的舞步,就永远也跳不了恰恰舞;同样,若你找 不到正确的方法,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在过去的25年中,我的“舞步”并不那么优美。 我要将自己失败的例子告诉大家。 1970年,我参与了在加利福尼亚州沃森维尔建立 “幼儿之家”,这是美国最早的几所由政府资助、专 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幼儿园之一。那时候,我 们的经费只够负担孩子们的餐费。幼儿园里没有书、 没有纸、没有铅笔、没有蜡笔、没有玩具,几乎什么 都没有。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便 是向商人“乞讨”,让他们投资为幼儿园购买教学用 品。 那时候的我刚从大学毕业,没有教学经验,每天 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7点。你没看错,我每天工作12 个小时。当时幼儿园里有35个孩子,有的还没学会怎 么上厕所。我们不光要给他们上课,还要给他们准备 上下午的点心和中午的正餐!这么算下来就是每天要 准备105顿饭。因此,从最开始的时候,我就懂得了 在艰苦环境中教学是什么样的感觉。 接下来的25年里,我在一所西班牙语区的社区大 学教书。虽然我主讲的科目是“哲学入门”,但是时 不时地,我也要客串一下,讲讲历史、英语、代数、 三角学、计算、艺术史、建筑史、计算机编程、音乐 和科技。除此之外,我还在很多赛季中带过排球队和 篮球队。 虽然我的很多学生都很优秀,也很刻苦,但是也 有很多学生抽烟、酗酒,扰乱课堂,要不然就是无论 我怎样努力地想帮助他们,他们都置之不理。我曾经 不止一次地阻止学生打架斗殴。我也曾花费数千个小 时,开导那些曾受家人影响而失去生活希望的学生。 在我所在的大学,学生的阅读成绩显示出他们的 平均水平达不到其现在所处的年级所应有的水平,且 差距足有两年。更糟的是,25%的学生阅读水平仅达 到初中二年级的程度,甚至更差。 我曾经花费25年的时间,日复一日,一个一个班 地进行研究,试图寻找一种适合我所有学生的教学方 式,无论他们有多么不一样,水平有多么参差不齐。 我经历了25年的失败,我逐渐厌烦了当老师,甚至想 过转行做律师,你可以想象我那时有多绝望。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取得突破的那一瞬间。那时候 ,我刚刚讲完柏拉图的理型论,我对这一块的内容很 熟悉。出于某些原因,我让前排的一位同学重复我刚 才说了什么。这位同学平时成绩很稳定,一直是“良 ”的水平。她磕磕巴巴的,完全不知所云,最终承认 她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有一种被打了一拳的感觉, 我觉得自己讲的再清楚不过了,很生动,也很形象, 比我在大学里听过的任何课都要好太多了!但是如果 这位成绩还不错的学生都无法重复她刚才听到了什么 ,那三周后的期中考试,她的成绩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 就这样,我看到了许多教育界同行都面临的状态 :现行的这种讲座型的授课模式存在着很大问题。我 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有可能也在记笔记,但是他 们很快就会目光呆滞,开始走神,沉浸在自己的小天 地里。这与学生的年龄无关,大学生如此,幼儿园的 孩子也如此。 下面这句话是全脑教学法的第一法则: 我们老师讲的时间越长,开小差的学生就会越多 。 西雅图太平洋大学脑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畅销书 《让大脑自由》的作者约翰?梅迪纳也证实了讲座型 课程存在着弊端。梅迪纳首先注意到,在他充满激情 的演讲开场仅10分钟之后,就有学生开始走神了,于 是,他开始研究人的注意力的运作模式,“同行的相 关研究证实了我的初步问题,在一般的讲座中,前15 分钟内,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就开始走神。 在意识到我给学生上课时,他们的课堂效率很低 后,我开始反思课上的“讨论”环节。哦,我很享受 学生积极的讨论。不过等一下,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 到讨论之中了呢?我意识到,如果能有7名学生参与 到哲学问题的讨论之中,这儿一个,那儿一个,那边 坐着两个,这边又有一个,后排还有两个,我就会觉 得讨论环节很充实,大家都在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是 ,我有35名学生,只有7个人参与讨论!其他人都在 做什么啊?他们虽然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但是脑袋 里却在想着一会儿下课后午饭吃什么。 天啊,讲座和讨论都没有用啊! 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呢? 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