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行动笔记

工匠精神行动笔记
作者: 付守永|责编:于建廷//臧赞杰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5.70
折扣购买: 工匠精神行动笔记
ISBN: 9787515836508

作者简介

付守永 知名财经作家,畅销书《工匠精神》《品牌变现》《路演大师》《反向盈利》作者,中国工匠精神传播第一人,知名品牌路演营销战略咨询专家,荣获2018新时代中国经济领军人物,先后服务过老乡鸡、小罐茶、中航工业、海尔大学、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中国重汽、小刀电动车、贵港华隆超市、新周记?粤菜、正皓茶、新宏昌重工、广东美的集团、无锡庆源激光等上百家优秀企业。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工匠精神的变迁 工匠精神不能仅作为一种知识和信息来传播,更重要的是用来“行”,用于指导人的行为,增强人的竞争力,切实提升中国品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让人人都能做受人尊敬的中国人。 知行合一:开启践行工匠精神3.0时代 工匠精神,是伴随着工匠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优秀的工匠精神需要长期的进化,并通过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内部的优化提升。大众对于“工匠”的认识,也从“自身觉醒”逐步走向“知”与“行”的统一。 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后,工匠精神走向了认知。在知识层面上,工匠们更多地关注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而非精神的塑造。工匠精神的形成影响着他们的事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为岗位上的专家。 中国工匠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坚守匠心、践行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生产环节,做好、做细、做精工作,不断地学习和运用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1.0时代:意识觉醒,个体探索 我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法。春秋时期《管子·小匡》有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也说:“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二者皆强调了四民的重要性,认为“士农工商”四民平等,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中,“工”指百工,即有手艺专长的工匠。 我国有着悠久的手工业传统,传统手工业作为古代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古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古代工匠培育及工匠精神形成的重要领域。随着传统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工匠艺人开始意识觉醒,进行个体探索,他们坚定自己的理想抱负和精神追求,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技术及职业素养。 在工匠的成长与精进过程中,依附于工匠而存在的工匠精神也逐步培育起来。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工匠精神从萌芽到发展再到定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大众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也经历了从意识觉醒到知行合一的过程。 早期的“工匠精神”还未完全定型,尚处于意识觉醒与个体探索阶段,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是精神孕育期。早期的手工艺人处于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往往只能以学徒的身份跟着师傅打下手,根据师傅的要求和指导做一些简单的生产实践,目的是努力学习一门手艺谋生活。这一时期,手工艺人刚刚开始意识觉醒,对工匠精神还处在感性认知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专业技能也处在新手磨合期。 二是精神形成期。这一时期是工匠精神的形成期及手工艺人从学徒成为能手的转变期。学徒努力探索技能和知识,逐渐明确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并为了实现目标下定决心,在劳动中锤炼出顽强的意志。具备顽强意志的工匠做事更加执着专注,做事态度也更加认真,工匠精神由此开始慢慢形成。 在具备顽强的精神和意志后,手工艺人会更加刻苦地学习专业技能,更加执着地钻研生产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他们的手艺会得到大幅精进,技术会越来越娴熟,工作会越来越专注。通过日积月累地实践,这些手工艺人就会成长为能独立解决问题、完成生产任务的行家能手,以及成为具备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的工匠。 可以说,正是中国古代工匠经过长期的个体探索,创造与开启了中国工匠精神的1.0时代。 超级畅销书《工匠精神》十周年纪念版,中国传播工匠精神第一人沉淀十年,将工匠精神再度升华,用21个关键词定义新时代工匠精神特质,带你寻找幸福工匠的答案。 工匠,因热爱而幸福;工匠,因迷恋而幸福 工匠,因自律而幸福;工匠,因认可而幸福 工匠,因习惯而幸福;工匠,因勤劳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