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04
折扣购买: 张彦远评传(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ISBN: 9787305036668
许祖良,1943年1月3月出生,祖籍江苏句容。1965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江苏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撰著有《中国古典画论选择》、《四川古代画家故事》、《艺术的回声》、《实用旅俄会话便览》等。
“平凉会盟”的结局是最说明问题的答案:吐蕃埋兵突袭唐军,使数百 人被杀,千余人被擒,副使崔汉衡遭囚,会盟使浑城狼狈逃脱。 德宗闻知“平凉会盟”的后果,“由是恶马燧。”后人曰: “马燧信尚结赞之言而为之请和,既堕其计矣;德宗又信尚结赞之间而恶马 燧,而不知恶张延赏,又何也?”“马燧、张延赏以私隙误国。”宋人洪迈 在《容斋随笔》中也以《李晟伤国体》一文评述李晟与延赏之间的纠纷是非 。清代学者王夫之更是言词激烈:“张延赏奸佞小人,焓乱天下,吐蕃劫盟 之役,几危社稷,廷臣莫能斥其奸,而李晟抗表以论劾之,正也。” 和蕃失败后,“张延赏渐惧,谢病不视事。”从中可以窥见其不平静的 心态了! 由于张延赏虽为宰相却无宰相的胸襟和气度,怙权骄矜之气渐盛。齐映 是他在任东都留守时赏识、提拔过的。后来齐映为相,他欲干预其政事,并 为所亲者求官,遭到齐映的拒绝,因此心怀忌恨,在德宗面前说齐映的坏话 ,遂使齐映遭贬,一直放为外官,死时只有四十八岁。清廉刚正的宰相柳浑 也遭到张延赏的排挤而罢知政事。其他如京都长安的禁卫将军李异为张延赏 所诬。通王府长史丁琼为张延赏所排,李晟的外甥王似打仗勇猛,“论功为 神策将”,也不被张延赏所用。如此等等,故“史言张延赏妒功嫉能之罪” 。 张延赏担任宰相时的另一个重大风波是“减天下官员”。这也是一场人 事风波,但与前面讲的那些风波相比,则有两点显著不同:一、前者以私怨 引起,属以私害公;后者为减官引起,是因公受责。二、前者只是发生在朝 廷之内,后者却波及天下。 这次减官风波的起因是韩混荐刘玄佐收复被吐蕃侵占的河湟之地,所需 庞大军费无法筹措,作为宰相的张延赏遂向德宗皇帝建议:“今官繁费广, 州县残困,宜并省其员,悉收禀料粮课输京师,赏战士。”德宗许之。贞元 三年(787)五月,张延赏拟写了《请减官收俸料资西付奏》,德宗颁布诏令 实施。 据载,当时各地新任官员有一千五百人,而当减者千余人,裁减三分之 二的数字是够大的,震动自然也很大。怨怒的信息不断反馈到德宗那里,朝 廷内外许多官员纷纷上奏请恢复先制,新任宰相李泌也站在反对派一边,请 求停止执行减官员诏。在朝内外的强大压力下,张延赏感到惧怕,请诏“诸 州府停减及所留官”,德宗遂颁发《复先减官员敕》:“其先减官员,并宜 仍旧。” 张延赏晚年在经受减官风波的打击后,终于病困剧甚,于贞元三年 (787)七月卒于长安家中,年六十一岁。 3.祖父张弘靖 张弘靖是张延赏的长子,初名调,字元理,生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卒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六十五岁。他有姐妹数人,成都尹兼剑南 西川节度使韦皋是其姐夫,还有一个弟弟名谂,官主客员外郎。弘靖少时以 门荫授河南府参军,后调补蓝田(今属陕西省)尉。德宗贞元五年(789),被 东都留守杜亚辟为从事,充当幕僚。 宪宗元和元年(806),张弘靖以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元和四年(809), 任工部侍郎,不久改任户部侍郎。是年十二月,赴任陕府长史、陕虢观察陆 运等使,赐金紫。元和六年(811)二月,宪宗又任他为检校礼部尚书兼河中 尹、晋绛慈等州节度使。元和九年(814)六月,宪宗将他从山西调回长安, 入朝任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翰林学士白居易在《授张弘靖门下侍 郎平章事制》中,称颂他“振扬家声,一时之人,谓之才子。”“政不苛细 ,甚得人心。寮吏将卒,皆乐为用。清简之化,闻于京师。”“呜呼,三代 为相,邦家之光,尔其敬哉,无替乃前人徽烈。”虽说是评功摆好,可还是 符合张弘靖为政的实际情况的。 张弘靖在外任地方官近五年,深知各地藩镇势力尾大不掉,心有异志, 构成对唐王朝极大的威胁。因此,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是他坚定 的政治主张。他审时度势,始则提出“待不恭,乃加兵”的处置淮西吴元济 的对策。继而力主讨伐“淮西凶党”,在宰相武元衡被刺后反对征讨成德王 承宗,避免在淮西和成德两条战线同时用兵作战,耗散朝廷的军事和财政力 量,以保证淮西战场的胜利。这些都表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卓识眼光。正如 清代学者王夫之所感叹的:“呜呼!唐至是,犹谓国之有人乎?而裴度、张 弘靖、柳公权、韩愈之为人臣,亦可知矣。” 然而,唐宪宗并没有采纳宰相张弘靖的上述建议。张弘靖深感失望,遂 辞去宰相职务,于元和十一年(816)离开长安赴太原担任北都留守、河东节 度使。三年后,应诏入朝任吏部尚书,不久复任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 。因原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入朝为司徒兼中书令,张弘靖兼任汴州(今河南开 封)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又离开长安赴汴州接替韩弘之职。韩弘镇宣武时 有“严猛”、“虐政”之名,百姓和军士皆畏恐。张弘靖来到汴州以后,与 韩弘不同,用厚赏安抚军士,施政“代以宽简,民便安之”,政绩颇有口碑 。 然而,张弘靖以后的路却应验了这样一句话:辉煌之时,即是危险之始 。穆宗长庆元年(821)正月,张弘靖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兼幽州大都督 府长史,充卢龙军节度使。由于此时张弘靖滋长了骄贵之气,任用轻薄之士 等原因,是年七月爆发了“幽州兵变”,他被囚禁数月之久,释放后任抚州 刺史。长庆三年,穆宗将他召回长安,任太子少保,次年三月任太子少师, 直至六月病卒。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