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自传(中英文+插图+旧版影印+源流考典藏版)(精)

毛泽东自传(中英文+插图+旧版影印+源流考典藏版)(精)
作者: (美)埃德加·斯诺|译者:汪衡|校注:丁晓平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8.10
折扣购买: 毛泽东自传(中英文+插图+旧版影印+源流考典藏版)(精)
ISBN: 978751532054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这时,父亲还是一个中农,他开始做贩卖粮食的 生意, 并赚了一点钱。在他成为“富”农之后,他大部分时 间多半 花在这个生意上。他雇了一个长工,并把自己的儿子 们都放 在田里做工。我在六岁时便开始耕种的工作了。父亲 的生 意并不是开店营业的。他不过把贫农的谷购买过来, 运到城 市商人那里,以较高的价格出卖。在冬天磨米的时候 ,他另 雇一个短工在家里工作,所以在那时他要养活七口。 我家吃 得很节省,但总是够饱的。 我七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一直到十三 岁。每天 清早和晚上,我在田里做工。白天就读《四书》。我 的塾师管 教甚严。他很严厉,时常责打学生。因此,我在十三 岁时,便 从校中逃出。逃出以后,我不敢回家,恐怕挨打,于 是向城上 的方向走去,我以为那个城是在某处一个山谷里面的 。我漂流 了三天之后,家里才找到我。这时我才知道,我的旅 行不过绕 来绕去地兜圈子而已,一共走的路程不过距家约八里 。 但,回家之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情形反而好 了一点。 父亲比较能体谅我了,而塾师也较前来得温和。我这 次反抗行为 的结果,给我的印象极深。这是我第一次胜利的“罢 工”。 我刚认识几个字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要我记家账 了。他 要我学习打算盘,因为父亲一定要我这样做,我开始 在晚间 计算账目。他是一个很凶的监工。他最恨我懒惰,如 果没有 账记,他便要我到田问做工;他的脾气很坏,时常责 打我和 我的弟弟们。他一个钱不给我们,给我们吃最粗粝的 东西。 每月初一和十五,他总给雇工吃鸡蛋和咸鱼片,但很 少给过肉。 对于我,则既没有蛋也没有肉。 我的母亲是一个慈祥的妇人,慷慨而仁爱,不论 什么都 肯施舍。她很怜惜穷人,在荒年,她常常施米给那些 跑来乞 讨的人。不过在父亲面前,她就不能这样做了。他不 赞成做 好事。家中因了这个问题时常吵闹。 我家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 是我、我的母亲和弟弟所组成的,有时甚至雇工也在 内。不过, 在反对党的“联合战线”之中,意见并不一致。母亲 主张一 种间接进攻的政策。她不赞成任何情感作用的显明的 表示, 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说这样不合乎中国 的道理。 但当我十三岁时,我找到了一种有力的理由和我 的父亲 辩论,我引经据典,站在父亲自己的立场上和他辩论 。父亲 常(常)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则引用 经书上 的话来和他相对,说为上的应该慈爱。至于说我懒惰 ,我的 辩解是大人应较年轻的人多做工作,而父亲的年纪既 然比我 大上三倍,他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并且我说我到了他 那样大 的时候,我一定比他更出力地工作。 这个老人继续“积聚财物”,在那个小村里可以 说是大富 了。他自己不再买田,但是他向别人押来很多的田。 他的资 本增加了两三千元。 我的不满增加起来了。辩证的斗争在我们的家庭 中不断 地发展着。(在说话的时候毛很幽默地引用这些政治 术语, 他一面笑一面追述这些事件——史诺)有一件事,我 特别 地记得。当我在十三岁左右时,有一天我的父亲请了 许多客 人到家中来。在他们的面前,我们两人发生了争执。 父亲当 众骂我,说我懒惰无用。这使我大发其火。我愤恨他 ,离开 了家。我的母亲在后面追我,想劝我回去。我的父亲 也追我, 同时骂我,命令我回去。我走到一个池塘的边上,对 他威胁, 如果他再走近一点,我便跳下去。在这个情形之下, 双方互 相提出要求,以期停止“内战”。我的父亲一定要我 赔不是, 并且要磕头赔礼,我同意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 屈一膝 下跪。”这样结束了这场“战事”。从这一次事件中 ,我明 白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 客气一 点;当我怯懦屈服时,他骂打得更厉害。 回想到这一点,我以为我父亲的苛刻,结果使他 失败。 我渐渐地仇恨他了,我们成立了一个真正的“联合战 线”来 反对他。这对于我也许很有益处,这使我尽力工作, 使我小 心地记账,让他没有把柄来批评我。 我的父亲读过两年书,能够记账。我的母亲则完 全不识 字。两人都出身农家。我是家庭中的“学者”。我熟 读经书, 但我不欢喜那些东西。我所欢喜读的是中国古时的传 奇小说, 尤其是关于造反的故事。在我年轻时,我不顾教师的 告诫, 读了《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和《西 游记》 等书,而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说它们害人。 我总是 在学校里读这些书的,当教师走过面前时,就用一本 经书来 掩盖着。我的同学大多也是如此。我们读了许多故事 ,差不 多都能够背诵出来,并且一再地谈论它们。关于这类 故事, 我们较本村的老年人还知道得多。他们也欢喜故事, 我们便 交换地讲听。我想我也许深受这些书的影响,因为我 在那种 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 最后我在十三岁离开小学,开始在田中做长时间 的工作, 帮雇工的忙,白天完全做着大人的工作,晚上代父亲 记账。 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