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之路

财富自由之路
作者: 李笑来
出版社: 电子工业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64.08
折扣购买: 财富自由之路
ISBN: 9787121320088

作者简介

原新东方名师,中国比特币首富,著名天使投资人,著有《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等多本畅销书,现为情非得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致力于让一部分知识分子先富起来。[1] 1997年,李笑来任职沈阳博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2008年,李笑来入职新东方教育集团,任职国外部高级教师,因讲课风趣幽默深受学生、网友喜爱;期间著有《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TOEFL作文6分作文》等英语辅导类书籍,销量极佳,一直位于同类图书销售榜前列,是多数考生参加出国考试的必读书目。2008年8月,李笑来创立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2013年,李笑来创立比特基金,专注于互联网、比特币相关领域的天使投资。2015年,李笑来建立情非得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7月,李笑来在得到 App 里开设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内容简介

1.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 什么样子的吗? 虽然我们在学生时代多 次写过标题是《我的理想》 的作文,虽然我们在长大过 程中总是向一些我们心仪的 人认真描述自己的未来,但 绝大多数人事实上对自己的 未来并没有一个清晰直观的 认识。没办法,“未来”这个 东西在我们的基本感知能力 之外,反正五官是不够用的 ,我们不可能直接“看到未 来”、“听到未来”、“摸到未 来”、“闻到未来”或者“尝到 未来”。 未来这个东西,所有人 对它的感知都依赖另外一个 器官:大脑。不过,绝大多 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大脑事 实上和五官一样,是有感知 能力的,而且,大脑的感知 能力绝对是可开启、可开发 、可挖掘、可发展的。细想 想就能知道,所谓“第六感” ,事实上就是指这个器官( 大脑)的感知能力。 在这本书里,你会不断 看到我在“重新定义”我们大 脑中的各种概念。“第六感” 就是这样一个会被我重新定 义的概念——它并不神秘, 它只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器官 的感知能力而已。对这一点 ,后面会有更深入的解释。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 让你看到,而且是清晰地看 到你的未来呢?别说,还真 有。 那条曲线就是你的未来 ——只要你愿意,并且付诸 行动,最终就能活出那个形 状的曲线。 每个人都有机会,至少 有一次机会,可以活出那样 一条曲线。可最终,人们各 自活成了各自的样子。有些 人的曲线上扬了一段时间就 回落了,以致终生从未超过 那条成本线——无论什么都 有成本,生活有成本,习得 技能有成本,获得尊重有成 本,就连做坏蛋都有成本。 成长这个东西,只有突破了 成本线才开始真正有意义, 在那之前都是在挣扎……即 便是在突破成本线之后,也 要继续成长。很多人在到达 那个“里程碑”之后,人生曲 线没过多久就开始回落,再 次回到成本线以下,这种现 象极为普遍。 许多年前,当我还在读 大学的时候(就是20多年以 前)就为自己画了这幅图。 那条细细的横线对我来说是 一个巨大的提示,它就在那 里清楚地告诉我,我所遇到 的一切逆境,所感受到的一 切委屈,以及正在经历的一 切不开心,其实都是我尚处 在成本线之下所致。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 是非常盲目地笃信自己不仅 早晚会突破那条成本线,而 且一定能活出那样一条曲线 ——不知道最终刻度是多少 的曲线。在我32岁那年,在 我的第一本书《TOEFL核心 词汇21天突破》出版整整一 年的时候,我终于不再为生 活所累。而且,除了金钱, 我也在各方面感觉自己终于 突破了成本线。当时的我回 头看lO多年前的那幅图,真 没想到那个里程碑“来”得如 此之快。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在 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20 世纪80年代末,“万元户”这 个概念已经火热好些年了, 而我当时只是个高中生。有 一天,同学们凑在一起闲扯 ,说起将来要赚多少钱,大 家纷纷说了一个自己以为“ 最狂野”的数字——其实不 过是几万或者几十万。但在 那个时候已经是“天文数字” 了。轮到我的时候,我不知 夭高地厚地说:“怎么也得 1000万吧!”大家纷纷做呕 吐状。许多年过去,我早就 赚到了1000万。可是,这 么多年,这么大的通货膨胀 率,怎么可能是当年的一个 中学生可以想象的呢? 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个很“ 狂妄”的人,直到有一天我 读到孙正义的故事。孙正义 在创办软银(Soft Bank) 之后,招了三个员工,给他 们开会。他站在纸箱上,对 员工们说:“今天,软银成 立了,它将是世界上最伟大 的公司……以后,我就是世 界首富,你们就分别是第二 、第三、第四!”员工们吓 坏了,当场就有两个员工辞 职——当然,那两个辞职的 员工在许多年后只有后悔的 份儿了。 孙正义的故事告诉我, 我还是个很“脚踏实地”的人 。可是,许多年后,当我反 思时,另外一个念头让我惴 惴不安:我今天的成就远远 不及孙正义。有没有可能是 因为当年处在起点时就远不 及他“狂妄”?——虽说这“狂 妄”我不一定做得到。可是 ,换一种朴素的说法,“想 到才能做到”——没想到, 又如何确定能做到?后来做 到了,之前却没想到,那就 是运气成分居多,不是吗? 最近10多年,我一直鼓 励身边的人,尤其是年轻人 。我告诉他们,“要对自己 的美好未来盲目相信”,甚 至要“120%地相信”——哪 怕被别人泼冷水,打击掉 20%,依然是“100%地相信 ”。不仅如此,一旦发现只 剩下100%了,还要主动想 办法把这个数值重新培养至 120%。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