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鸽谈瓷器/名家谈收藏丛书/鉴宝收藏文库

张安鸽谈瓷器/名家谈收藏丛书/鉴宝收藏文库
作者: 张安鸽
出版社: 山东美术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31.10
折扣购买: 张安鸽谈瓷器/名家谈收藏丛书/鉴宝收藏文库
ISBN: 9787533023836

作者简介

张安鸽,一九五一年生,天津人。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天津站陶瓷、玉器、杂项类责任鉴定员,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博专业研究馆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师从于耿宝昌、顾德威、云希正、田凤岭、徐静修等先生,从事文物鉴定工作三十余年。著有《中国古瓷引鉴》、《明清釉上彩瓷识真》等。

内容简介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主要鉴定特征是: (1)胎体坚硬,颗粒较粗,胎体较厚,多呈灰白色、淡褐色。 (2)典型的粗料细作,胎和釉之间一般都有白色化妆土,上罩较薄的透 明釉。釉面多呈牙白色,很薄但较润。 (3)纹饰的总体风格是粗犷自如。器型略粗,欠规整。 (4)装饰方法主要有釉下彩绘、釉下彩绘划花、划花、刻花、印花、珍 珠地划花、剔花、剔填花以及单色釉。 (5)主要器型有碗、盘、罐、炉、灯、梅瓶、壶、盆、盒、蜡台、枕、 玩具等。各类器物的造型很多,如碗有撇口、直口、敛口、花口和深腹、浅 腹、直腹、斜腹等不同形式;盒有镜盒、粉盒等;瓶又分梅瓶、墩式瓶等式 样。 特别是瓷枕,造型繁多,有腰圆形、长方八角形、如意云头形(又分两 种:一种是枕面、枕身连为一体的,另一种是枕面边缘三边上翘,靠颈部一 边平凹承载重量的,枕身为较小的长方箱)等。 (6)黑彩颜色闪褐。 (7)一般无款,只有瓷枕底部多有戳印“张家造”、“王家造”等。 在各种装饰方法中,以釉下彩绘最具特色,以釉下彩绘划花最为精美。 釉下彩绘是在涂好化妆土的坯体上绘纹饰,罩透明釉后人窑高温一次烧成的 。 釉下彩绘划花是宋代磁州窑中的高档品种,它是在成型的坯体上涂一层 化妆土,用精细黑料绘以纹饰,再用竹签勾划出纹饰的细部,罩透明釉后入 窑高温一次烧成。由于勾划纹饰讲究恰到好处,只划掉黑彩而露出白色化妆 土,成品的效果是黑白对比强烈,粗犷与精致融为一体。如遇火候偏高,烧 出白釉酱彩划花瓷器,就另有一番风韵了。另外尚有划花、刻花、印花,这 几种装饰方法主要来源于前朝及相邻的定窑。但是磁州窑纹饰粗犷,胎色略 深,形成在牙白色地子上衬托出浅灰色、浅褐色纹饰的效果,和定窑有很大 区别。 另有剔花分剔地和剔填等不同品种。剔地是将纹饰以外的地子剔除,使 纹饰凸起,富有立体感。剔填则是将纹饰剔去后,在下凹的地方填以颜色略 有不同的化妆土,填平后(或略高)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现发现磁州窑有 少量剔花品种在胎体上施黑白两层化妆土,剔花时有的剔到白色化妆土处, 有的剔到黑色化妆土处,成品纹饰黑白分明,显示出工匠高超的技艺及别具 一格的审美情趣。 珍珠地划花最早始于唐代密县窑,系仿唐代金银器地上錾花工艺。宋代 登丰窑珍珠地瓷器最有名,渐渐影响到磁州窑。所谓珍珠地,即在纹饰以外 的空地上用管状工具蘸颜料戳出一个个小圆圈。常见观台窑址出土的瓷枕上 ,在鹿纹、花卉、人物或文字周围的地子上饰有较小的橙红色珍珠地。 宋代磁州窑的纹饰潇洒自如,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充分发挥了工 匠的艺术天赋。瓷器画面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俗景 致、民间传说、人物故事等。值得一提的是瓷枕的枕面纹饰,除了常见的荷 塘小景、风芦鸣鸟、竹菊牡丹以外,最精彩的是婴戏(骑竹马、抽陀螺、打 马球、捉迷藏、蹴鞠、垂钓、牧鸭等)、马戏(人倒立在飞奔的马背上)、动 物(狮子绣球、虎、鹿、熊、喜鹊登梅、鹭鸶仙鹤、芦雁游鱼)等纹饰,此外 还有大量的诗词歌赋、警句格言。如河北磁县文保所收藏的瓷枕中,有一件 枕面上写有:“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言,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 先寻宿,鸡呜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这些内容,无论是绘画 还是书法,都展示着一种纯粹的世俗和质朴。本来,这些瓷枕的销售对象以 及使用者,都是最广大的平民百姓,所接受的文化也是最为直白、最为通俗 的文化,这些在磁州窑、长沙窑都能得到原汁原味的再现,这大概就是这些 瓷器的社会功能之所在吧。 瓷枕以前多出土于墓葬,故一直被认为是随葬品,直到1921年河北省巨 鹿县大旱,人们在抗旱打井时发现了宋故城遗址,在当时居民卧室的炕上立 放或平放着瓷枕,商店样子的房子里也摆放有很多瓷枕,这说明瓷枕在当时 是日常生活用品。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里的玉枕显然是形容瓷枕坚致温润,证实了 瓷枕是当时夏秋时节的实用品。 2.鹤壁窑 鹤壁窑窑址在河南省鹤壁市以西,烧造时间从唐末、五代直到元代初期 。唐、五代时以白釉瓷为主,也烧黄釉瓷、黑釉瓷及数量很少的白釉绿彩瓷 和淡黄彩瓷。北宋中期以后直到元代,鹤壁窑的产品中磁州窑系的白釉绘褐 彩以及刻花、印花、剔花等装饰品种渐多,钧窑系的窑变瓷也时有发现。 鹤壁窑瓷器的胎体为灰白色,大件器胎厚,小件器胎薄釉润,纹饰比磁 州窑略显细碎。常见纹饰有花卉、人物风景、飞鸟、游鱼、鸭鹅等,流畅生 动。还有用褐彩书写文字的,如“酒”等广告或商标,以及“赵”、“杨” 、“苏”、“刘”、“李”、“马”、“何”、“孔”等姓氏及“天下太平 ”、“招财进宝”、“五谷丰登”、“长命富贵”等吉语,也有著名诗句,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 除了仿其他窑的产品外,鹤壁窑也生产自己独特的品种,如褐黄釉折沿 大盆。该盆一般外壁为黑釉,内壁为褐黄釉,多随意刻划花卉、兔子、游鸭 等纹饰,在纹饰上涂一层很薄的白色化妆土,施釉后形成深褐色地衬以浅褐 色纹饰的效果。其他窑尚没发现过这种风格的折沿盆。此外,前边简述的黑 釉凸白竖线纹罐,即是此窑所独有的。 3.当阳峪窑 当阳峪窑窑址在河南省修武县,烧造时间主要在宋代,以釉下彩绘瓷、 剔花瓷及绞胎瓷著称于世。 当阳峪窑瓷器的鉴定特征是: (1)胎体为灰白色、灰黄色或赭灰色,胎质比磁州窑瓷还粗,不很坚致 。 (2)因施较厚的白色化妆土,所以釉面比磁州窑的细润肥厚,并且白度 高。 (3)纹饰比磁州窑的繁密,层次较多,显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多小件 器物。 (4)釉下黑彩颜色纯正,有“黑如漆,白如玉”之说。 (5)其绞胎瓷用白、褐两种瓷泥绞出的纹路,有的像流云,有的像羽毛 ,变幻莫测。绞胎瓷中的碗、盘、罐等内外纹理一致,而枕却不同,是在素 胎上贴一层极薄的绞胎层,罩透明釉后烧成的。 当阳峪窑精品也是釉下彩绘划花,比磁卅I窑同类器物还要精美。可惜 很多精品已流出国外,国内收藏的完整器不多见。 剔花瓷器的纹饰洒脱流畅,地子露出的灰褐胎和纹饰上的白色化妆土互 为衬托,对比强烈。有的瓷器在地子上剔出白、褐相间的方格装饰,独具特 色,是其他窑所见不到的。 4.扒村窑 扒村窑窑址在河南省禹县扒村。它始于唐,终于元。宋代烧磁州窑系瓷 器,也烧钧釉瓷。 扒村窑磁州窑系瓷主要烧釉下彩绘瓷。胎体呈灰白色,比磁州窑瓷器粗 松,胎釉之间均有化妆土,粗料细作。釉面很白,但不很坚致,黑彩漆黑, 有“白如淀粉,黑如油漆”的说法。一般瓷器的纹饰简练粗放,寥寥几笔。 精细之作纹饰层次繁密,有图案化效果。纹饰多绘花鸟、花卉、人物、海水 鱼纹等。主要器型有盘、碗、瓶、罐、枕、宽沿大盆等,大器略多。除了白 地黑彩以外,也有绿地绘黑彩瓷器,如大梅瓶“绿如翠”,很鲜艳,为其他 窑所不及。 5.曲河窑 曲河窑窑址在河南省登封县,故又称“登封窑”。唐代晚期开始烧瓷, 宋代是其昌盛时期,停烧于元,属磁州窑系。 主要品种有白釉、黑釉、三彩釉等,其中最著名的品种是白釉珍珠地划 花类,产量大。 主要器型有瓶、罐、洗、碗、壶、枕等,以瓶和枕数量最多。 曲河窑珍珠地划花工艺是从密县西关窑学来的,又传到磁州窑。密县西 关窑的珍珠地颗粒略大,呈深褐色;曲河窑珍珠地颗粒较小,呈橘红色,并 且排列有序。曲河窑瓷器中最著名的有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双虎纹大瓶 及上海博物馆所收藏的人物大瓶。 另外,曲河窑的剔花工艺也是独具特色的。常见将杯子做成“柳斗”( 即北方农村用柳条编成的打水工具)式样。因为工艺不同,有白色和白褐相 间两种形式:前者先剔刻成柳斗形,上化妆土后罩透明釉烧成;后者先上化 妆土,再剔刻,被剔去化妆土的部分是浅褐色,没剔去的部分保留了白色, 罩釉烧成后自然形成白褐相间的效果。这两种装饰效果不同,但都有很浓郁 的乡土气息。 6.吉州窑 吉州窑烧瓷时期从南宋到元,除黑釉瓷外,还烧白釉釉下彩绘瓷器。 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的胎体呈米黄色,一般器物胎体粗松不坚致,部分 精细产品的胎体比较细密,略薄。吉州窑瓷基本不施化妆土,釉很薄,呈牙 白色或米黄色。彩一般是褐色或红褐色,所绘纹饰多细密秀巧。 常见纹饰有海水波涛、缠枝花卉、荷塘鱼莲、树叶、草虫飞鸟、奔鹿、 锦地开光、几何图案等。器物上下边饰多绘正反回纹。除了白地酱花外,还 有数量极少的酱地白花纹饰。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瓷器上的海水纹和回 纹的画法,以及蓝地(或红地)白花的装饰品种都源于吉州窑的釉下彩绘瓷。 精品器物的器型有长颈瓶、梅瓶、小口鼓腹瓶、高足尊、三足炉、盖罐、钵 缸、大口罐等小型器物。 P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