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明朝
作者简介
无
内容简介
定都金陵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出身低 微却成就旷世伟业的一代君主。 他本是一名贫苦农夫,因吃不上饭而当过游方 和尚,也就是过着乞讨的生活,又逢元末群雄割据 、战火不息,犹如一枚飘叶,随风而行,不知所止 。然而正是在这样情势下,朱元璋以布衣之身,投 身红巾军,从小卒做起,展露才华,渐成一方统帅 ,进而坐拥大军,笑傲群雄,北驱蒙古,成就统一 大业,建立了大明帝国。还是这个没有读过多少书 的君主,却在登基后将君主集权制度发展到了一个 新的高峰,影响深远,在中国历史上彰显了鲜明的 个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天,我们谈论中 国历史,无法绕过那个黑暗而又时有张扬的明朝, 无法绕过那个鲜活而又充满争议的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在军事不断取得胜利的情况下,面临着 定都的抉择。南京是首选,但是朱元璋还在犹豫。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出土的汤山猿人头 骨化石,表明了50万年前南京就有人类活动。公元 前5世纪,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 河畔,实为南京最早的古城。后有东吴、东晋和南 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 中华民国10个朝代和政权建都于此,故有“六朝古 都”、“十朝都城”之美誉。 朱元璋是个敏锐的政治家。他加入红巾军后, 长期在皖北活动。1353年夏,他占领了长江北岸的 滁州,但他已经明确认识到需要一个更好的根据地 作为角逐天下的稳定平台,而滁州是不具备这个条 件的。他说:“滁,山城也。舟楫不通,商贾不集 ,无形胜可据,不足居也。”谋士陶安献策:“金 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取而 有之,据其形势,出兵以临四方,则何向不克!” 朱元璋看到南京实为形胜之地,遂下定决心,挥师 于1356年攻取金陵,自称“吴国公”,并将金陵当 时的名字集庆改为应天,也就是“顺应上天之意” 。此后十余年,朱元璋南征北战、四处征讨,在军 事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胜利,迅速地统一了中国, 成就帝王之业。 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朱元璋终于修成 正果,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改元洪武,即位诏书 中将应天称为京师。但是,他并没有将应天正式确 立为都城,只是肯定了其作为京师的地位。这是因 为关于都城选址问题仍然困扰着明太祖。在他心中 ,建立于南方的政权多不吉祥、气数难以长久,很 容易使人联想到那些分裂、孱弱和短命的王朝。其 次,南京偏处江左,与“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 能控制奸顽”的传统认识不符。 三月,当朱元璋攻占汴梁后,有人建议定都汴 梁。朱元璋似乎很感兴趣,于四月亲自实地考察。 他看后略感遗憾,因为他认为汴梁虽位置适中,但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