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华(蓝天的梦想属于每个人)

王正华(蓝天的梦想属于每个人)
作者: 张亮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04
折扣购买: 王正华(蓝天的梦想属于每个人)
ISBN: 9787516809914

作者简介

张亮,笔名冷湖,曾担任过高中历史教师,曾编辑撰写人物传记、青春励志、经济管理等图书。发表作品:《内衣推销员》、《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世间曾有三毛》、《读透王阳明:心学教你内心强大的智慧》等书。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解谜不惑,机关“叛逃”领“春秋” 创新思维解难题 1944年,王正华生于上海。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 胜利的前一年,中国人民依然承受着巨大的战争压力 。同时,1944年也是世界反法斯战争最关键的年头, 无论是苏联红军还是美英联军,都在东方战场和西方 战场进行着大反攻,如诺曼底登陆,德国的七月密谋 ,中国远征军反攻盘踞在滇缅边境的日军…… 王正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这瞬息万变的世 界,虽然那时他还懵懂无知,但身处战火硝烟的时代 ,他似乎与生俱来被注入了顽强的斗志和大胆的想法 ,伴着他从青涩的花季步入稳健的成熟期。 1962年,一向成绩名列前茅的王正华,由于一个 意外事件的影响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此后在重点 中学任学生会副主席的他走上了从政之路,一走就是 整整23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王正华由于出 色的表现,成为上海长宁区的重点培养对象,原本可 以一路顺风顺水地前进。“文革”的到来,让他遭遇 了一连串的人生波折。 好在王正华的苦难并没有无限延伸。1975年,中 央组织部长闻听到王正华的大名,亲自来上海考察他 。经过一番谈话之后,决定将王正华调到北京! 然而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当你认定前路是 你看到的模样时,往往会在志得意满之际拐出一条岔 道。王正华也是如此,正当他为自己的即将高升欣喜 不已之际,对于他的考察又出现了新的结论~太年轻 ,不符合当时的要求。 虽然未能进入中央,但是对王正华来说,这个不 幸中似乎隐藏着大幸。如果倒顺利进入北京,那今后 的人生履历似乎注定要和为官从政牢牢绑在一起,那 么以王正华的实际能力,也未见得一定能担当大任一 毕竟他当时很年轻,没有经历过从基层到高层的历练 。 好在“文革”结束后,国家进入到拨乱反正的正 途,一切重新开始。 当时光列车载着探索中前进的中国进入80年代后 ,王正华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转变。1980年前后,中 国出现了大批知青返城的热潮,这个时期上海成为了 最热闹的知青返乡地。在外面漂泊多年的男男女女的 回归却给偌大的上海带来了新的麻烦:这么多需要工 作、需要吃饭、需要成家的中青年,到底怎么安置才 好呢?这个难题交给了上海,也同样交给了王正华。 那时候的王正华,是上海长宁区遵义街道的党委副书 记,专门处理这种民政问题。当时,组织上明确了指 导思想:要让返乡的知识青年有工作、有饭吃,不能 让家乡冷落他们。于是,帮着知青找生计,避免造成 社会动荡,成为了王正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说上海经济相对繁荣,地方也大,但是原有的 社会分工结构在这十年间已经逐渐形成,返乡的知情 如同插队买票一样,怎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妥善安排 好呢?于是,考验王正华创新能力的机会来了。 对于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来说,会巧妙地避开 问题的核心难点,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就拿帮 助知青找工作的事来说,王正华知道上海用人饱和、 就业机会不多,所以他没有将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定位 为“如何找,上哪儿找”,而是变换了一个角度:让 工作来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80年代的中国,还是一个刚刚从十几年政治弯路 中逐渐走出阴影的国度,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 改革开放的基调,但对大多数国民而言,一下子从保 守封闭走向进步开放,还是需要时间的,不然就不会 有安徽凤阳小岗村立下生死状承包土地的事件。 王正华不顾那些保守派的劝阻,在百废待兴的上 海,亲手开办了一家又一家企业。借着政策的东风, 先后开办了汽车修理厂、客运公司、货运公司等6个 企业。王正华曾经回忆说:“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什 么叫产权,但我知道你拿谁的钱,谁就有资格来管你 。我不希望婆婆太多,所以6个企业里没有一分钱来 自国家投资,都是我们自筹咨金。”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