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新质生产力

读懂新质生产力
作者: 黄群慧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5.00
折扣购买: 读懂新质生产力
ISBN: 9787521764062

作者简介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经济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计量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在《求是》《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近50篇,独立撰写、参与撰写著作30余部。其研究成果曾获第十二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第二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专著奖、第三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论文奖、第十四届国家图书奖、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特等奖、一等奖多项。

内容简介

前言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a 在 2023年12 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b2024 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全面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a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基本经济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发展理念和思路做出及时调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实践中形成并继续不断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了新内涵、开辟了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要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需要理解新质生产力与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需要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这些重要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系统研究阐释新质生产力。 第一,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方面发展理念,要求发展具有“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需要、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有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这样的特性,具有这五方面特性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通过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形成新质生产力理论,这为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生产力理论基础。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要求。 第二,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创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居首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生产力是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一定是创新能力及其构成创新能力的要素的组合,这意味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是其关键特征。在经济学中,创新一般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 体系的活动,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需求、新供给、新组织等。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根源,只有通过创新,才可以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三,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发展,无疑是提高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化期。当今世界,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为基本特征的新科技正在推进传统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组合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成为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要素。新型生产要素及其新组合催生了大量的新产业、新模式。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勃发的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整体推进了产业体系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也正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过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正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要素,促进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的过程。因此,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其关键要求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第四,围绕新型工业化布局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关键内涵,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在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 业化。人工智能是基于算力、算法和数据等关键要素发展起来的、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能够逐步使机器具有人类的智能,具有渗透协同性、颠覆创新性、自主生成性和 高效赋能性,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未来,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快以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要针对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构建重点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大力发展智能产品,以制造业 全流程智能改造实现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第五,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有利于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这要求通过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教育体制、分配体制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 好生态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促进各类优 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基于上述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本书从系统论视角,以“要 素—结构—功能”为基本分析框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系统阐释。从章节安排上,序章描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各章进一步围绕新发展理念、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等关键论题进行展开,最后以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收尾。实际上,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对新质生产力的系统阐释读本,也是一部关于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重大主题的理论研究著作。 1.“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2.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教授系统解读 3.深度把握和认识新质生产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本书从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性、要素特质、结构承载、功能取向和政策导向出发,围绕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产业链布局、新型生产关系、高质量发展等维度系统深度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 4.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本书立足创新驱动与新发展理念,详述创新发展的核心和系统理论体系,从战略性新型产业到未来产业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思路。 5.高度契合国家会议精神,给出落地的指导建议 本书围绕企业、政府和个人关切的问题,比如产业基础能力与产业链水平建设、新基建、新型工业化、新型生产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并给出了解决建议和方向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