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郭兰英
作者简介
刘红庆,1965年生于山西左权县。传记作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推广者,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理事。山西晋中学院、忻州师院客座教授。曾就读于晋中师专、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音乐生活报》、《科技日报》、《乐器》杂志、《华夏时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任编辑、记者或部门主任。现在在中国盲文出版社“盲人文化研究所”从事《盲人百科》的编辑与写作。创作的名家传记有:《沈从文家事》(新星出版社,2012年)《侯宝林:江湖江山各半生》(齐鲁书社,2010年)《左权:一团奔突的火》(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创作的草根传记有:《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04年;中国盲文出版社,2014年)《向天而歌又十年》(中国盲文出版社,2013年)《亲圪蛋——唱开花调的人们》(齐鲁书社,2009年)。
内容简介
汾河边上的香乐村隶属平遥县。不过,香乐村离平遥 县城远,香乐人去汾阳县城倒是方便。村民向西一过磁窑 河,就进汾阳地界了。香乐村中耸立着一块大石碑,半块 碑身被水泥糊在下面。村民李绍基告诉笔者,碑上大字刻 着“平遥西界”。立碑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 如果这块碑没有挪过地方,那么香乐东半村在平遥县 ,西半村在汾阳市。今天,山西省道汾屯公路222线穿村而 过。李绍基说:“香乐村向西是吕梁山,向东是太行山。 ”原来在香乐村顺着汾河水流的方向,左手一指是太行山 ,右手一指就是吕梁山了! 磁窑河,古名塔莎水。今天的磁窑河是汾河的一条支 流,它与汾河从北向南大致平行而下后于介休市汇合。不 过,在古代,河流改道现象频繁,磁窑河也曾是汾河故道 。 2500多年以前,这里或许就流传着这样的民歌:彼汾 沮如,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 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 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萱。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 殊异乎公族。 这是人编《诗经》后的样子。用今人能看明白的话说 ,该是: 汾河谷地采野菜,帅哥颜值爆了表。太帅了,他“官 二代”可比不上! 汾水边上采桑叶,帅哥颜值赛鲜花。太美了,他“官 二代”可比不上! 汾河湾处采泽泻,帅哥颜值赛美玉。太棒了,他“官 二代”可比不上! 或许正是先民们唱着民歌《汾沮沏》的时代,西周姬 姓封地上的虢人迁移到了汾河边上,建立了一个“瓜衍县 ”。县境范围较大,含今日香乐村周边数县。县城在今天 孝义市的大虢城和汾阳市的小虢城。虢人继续北迁后,始 用“郭”为姓。西汉,郭姓继续流布。到唐朝重臣郭子仪 被封为“汾阳郡王”后,汾水之阳的汾州就是其“食邑之 地”。据说,现在汾阳市的栗家庄、田村、石塔、堡城寺 、冯家庄一带,全是郭子仪的“饷田”。郭氏家族中有人 专门定居到栗家庄经管这些田亩。于是,兼有长安风味的 “地秧歌”在汾阳流行起来,一直到现在。 香乐村一带的郭姓人,是2000多年前虢人过境留下的 ,还是1000多年前重返汾阳的郭子仪的后裔呢?我们无法 想象那么遥远的事情。 香乐村东牵平遥,西挂汾阳,北扯文水,南接介休, 西南拽着孝义。周边五县县城,距离香乐村的路程差不多 ,香乐村在五县的中央。所以,香乐姑娘选帅哥,五个县 的都可以!不知道《诗经》产生的年代香乐村有人定居了 没有。假如有,他们夸的是哪个方向的帅哥呢?五县中的 文水县历史上曾属太原府,平遥、介休、汾阳、孝义四县 曾同属汾州府。从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平遥家硬,介休家 诈,汾阳家软,孝义家短”可见四县交往频繁,个性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