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究竟真实(傅佩荣谈老子)
ISBN: 9787506048965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近十几年来,他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及国学的演讲和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在华人文化思想界影响深远。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老子创发的思想称为“道家”。对于道家和儒家,我们从 小就耳熟能详;不论提到哪一个,大家都认为一定很有道理,这是两千多年 来形成的文化熏陶。不过,对于一些年轻的朋友,我建议还是先学儒家。 适合学道家的三种人 以前的人认为,有三种人适合学道家。第一种是年纪很大的人,因为有 了一定的阅历,可以说是饱经风霜、见多识广,对许多事情或许能了解得比 较全面。反观年轻人,他们往往只能窥见事情的一部分,看见开头,却看不 见结束,流于片面。 第二种是非常失意的人。失意的人年纪不一定很大,但是非常倒霉,一 路吃瘪,做什么事都不顺。失意的人总处于逆境,长期下来,倒也可以得到 许多体会。 第三种是非常聪明的人。中国历代的作家,从较早的秦汉时期,到后来 的唐、宋,许多文人都非常喜欢道家的思想,他们所用的语汇或寓言表现出 来的生命情调,跟崇尚儒家的文人截然不同。 最明显的就是这些文人和大自然亲切的互动,在儒家方面就很少见。像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提到:“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显然就是道家对大自然的欣 赏,可以说是敞开心灵与大自然沟通,不像儒家主要界定在人的社会中。 道家与儒家的分工合作 不过,儒家也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比如怎么样隐居、怎么样游山玩水, 这不只是老人的专利,像青壮一辈也懂得如何规划。但如果大家都走道家的 路,这个社会交给谁来担当呢?谁来承上启下?由此观之,对社会的功用来 说,儒家和道家就有点分工合作的意味了。 然而,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同时都有两种深刻的需求:一方面,从小 接受社会教育而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的各种教导和照顾,希望自己能够社 会化,在学校里尽量学习社会的一切规则,以便将来进入社会后可以就业, 然后循规蹈矩;另一方面,进入社会之后,逐渐希望活出自己的特色,否则 总感觉自己好像只是一颗小小螺丝钉,在社会的大机器里,多一个我或少一 个我,都不会有什么差别。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自己的生命失落了。 一个人如果喜欢不受约束,自由选择他的生活方式,就这一点而言,显 然比较倾向道家。而儒家就是要我们在社会上尽好自己的责任,所以儒家有 一种责任感,压力比较大。比如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明明知道他的 理想不能实现,却还是努力去做,这是很伟大、很悲壮的情怀。如果长此以 往,有时候难免觉得“何必如此辛苦呢”?白天上班已经够劳累了,回家后 还要延续白天的工作,为什么不能松懈一下,让自己转个弯、换个角度来看 人生呢? 我们今天所探讨的道家思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们通常会认为 《庄子》很潇洒,可以视之为苏东坡式的“清风明月”,轻轻松松就能学会 。然而,等真正读了《庄子》才知道不容易,其内容何等丰富又有深度,阅 读超过三行就会遇到词看不懂,或者字不会读的问题。 读《老子》就没有这么困难。《老子》全书八十一章,合计才五千多字 。以上课来说好了,分十六次上课,平均起来,每堂课学五章就够了!然而 ,光是要把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讲明白,已殊为不易。说来 老子的思想还是广博深邃,非深入体悟不可。 中华文化有两大支柱,一是儒家,一是道家,这绝非偶然,也并非有人 故意安排他们分工合作。其实,每一家都认为自己是圆满的。像孔子从来不 觉得他只有一半的力量,还需要老庄来配合,他自许一个人要担负起整个文 化传统与历史使命。老庄也一样,绝不会认为他们只是一半,需要儒家来配 合,他们根本不把儒家放在眼里。每个哲学家都有一个责任——建构完整的 系统。 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那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这十二个字 是把握哲学的入门钥匙,要谨记在心。 哲学就是要训练人澄清概念。比如“道”这个字一说出来,大家都昏了 头,到底什么叫“道”呢?如果能说,就表示不知道;如果知道,就说不出 来。所以,要怎么澄清概念,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语汇和概念,不会 盗用别人的概念,因为他总认为别人的概念已经被滥用到毫无新意了。 人运用概念思考,久而久之,概念就变成思维的一部分,脱离了真实。 原本,概念来自于真实,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东西叫它“桌子”,往后每当看 到“桌”这个字,就会联想到具体的桌子。久了之后,一讲“桌”就是指桌 子,却根本忘记实际的桌子是什么。这就是概念用久之后,丧失了它原来指 涉真正实在东西的功能。所以,哲学家就要重新来设定这样的概念。 判准也是一样。儒家对于善人和恶人,有很明显的分辨标准;道家认为 善恶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时、地,都会影响行为是善或恶的判断标准,换 一个时空条件就不一样了。有人自认为善者,别人不见得这样以为,这就是 判断标准的问题。 最后要有系统。讲系统,道家比儒家更明显。因为儒家的特色是关于人 的世界、历史以及文化关怀都谈得非常好,但一谈到宇宙,其了解就很有限 了,顶多把它当成一个有主宰意志的“天”,这个“天”在掌管宇宙,但是 “天”是如何掌管呢?没有人知道。而道家的系统,就是要把天与人整个打 成一片来看。P3-5 三十学儒、四十学道、五十读易经 读懂老子, 方能知晓成大器的秘诀 采用“经典原文+白话翻译+ 通俗解读”模式 生僻字拼音注解,顺畅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