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精品选/中国书籍文学馆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有骅,湖北浠水人。出身于典型的书香世家。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十年读书,广泛学习西方文化和中国典籍,醉心于中国古代诗歌。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0年开始诗歌创作。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早期诗作自编手抄为《真我集》。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系统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1923年9月诗集《红烛》出版,歌颂自然美、青春美,抒写理想。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山东大学文学院长。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写下了《诗的格律》等理论文章,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并努力实践,写出许多精美诗篇。1928年1月《死水》出版,融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美和西方诗歌音节体式为一炉,开一代诗风,影响巨大。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整理研究《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后汇集成《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抗战爆发后,闻一多随清华学校南迁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潜心研究古代文化文学。1937年抗战开始,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被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46岁的闻一多发表《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昆明警备司令部军官枪杀。举世震惊,身在庐山的蒋中正下令彻查,暗杀事件很快破案,军官由宪兵司令部举行公开军法审讯,审讯后被枪决。云南警备总司令实为真凶,逍遥法外。其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内容简介
“一二·一”运动始末记 自从民国三十三年双十节,昆明各界举行纪念大 会,发表国是宣言,提出积极的政治主张。这里的学 生,配合着文化界,妇女界,职业界的青年,便开始 团结起来,展开热烈的民主运动,不断地喊出全国人 民最迫切的要求,各大中学师生关于民主政治无数次 的讲演,讨论和各种文艺活动的集会,各界人士许多 次对国是的宣言,以及三十三年护国,三十四年“五 四”纪念的两次大游行,这些活动,和其他后方各大 城市的沉默恰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但在这沉默中, 谁知道他们对昆明,尤其昆明的学生,怀抱着多少欣 羡,寄托着多少期望! 三十四年八月,日本还没投降,全国欢欣鼓舞, 以为八年来重重的苦难,从此结束。但是不出两月, 在十月三日,云南省政府突然的改组,驻军发生冲突 ,使无辜的市民饱受惊扰,而且遭遇到并不比一次敌 机的空袭更少的死亡。昆明市民的喘息未定,接着全 国各地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内战,人人怀着一颗沉重的 心,瞪视着这民族自杀的现象。昆明,被人家欣羡和 期望的昆明,怎么办呢?是的,暴风雨是要来的,昆明 再不能等了,于是十一月廿五日晚,国立西南联合大 学,国立云南大学,私立中法大学,和云南省立英语 专科学校等四校自学自治会,在西南联大新校舍草坪 上,召开了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的座谈会,到会者五 千余人。似乎反动者也不肯迟疑,在教授们的讲演声 中,全场四周企图威胁到会群众和扰乱会场秩序的机 关枪,冲锋枪,小钢炮一齐响了,散会之后,交通又 被断绝,数千人在深夜的寒风中踯躅着,抖擞着。昆 明愤怒了。 翌日,全市各校学生,在市民普遍的同情与支持 之下,相率罢课,表示抗议。并要求查办包围学校开 枪的军队。当局对学生们这些要求的答复是甚么呢?除 种种造谣和企图破坏学校团结的所谓“反罢课委员会 ”的卑劣阴谋外,便是十一月三十日特务们的棍子, 石头,手枪,刺刀,对全市学生罢课联合委员会宣传 队的沿街追打。然而这只是他们进攻的序幕。十二月 一日,从上午九时到下午四时,大批特务和身着制服 ,佩戴符号的军人,携带武器,分批闯入云南大学, 中法大学,联大工学院,师范学院,联大附中等五处 ,捣毁校具,劫掠财物,殴打师生。同时在联大新校 舍门前,暴徒们于攻打校门之际,投掷手榴弹一枚, 结果南菁中学教员于再先生中弹重伤,当晚十时二十 分在云大医院逝世。同时在联大师范学校,正当铁棍 ,石头飞舞之中,大批学生已经负伤倒地,又飞来三 颗手榴弹,中弹重伤联大沉重李鲁连君,仅只奄奄一 息了,又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被暴徒拦住,惨遭毒打 ,遂至登时气绝。奋勇救护受伤同学的联大学生潘琰 小姐已经胸部被手榴弹炸伤,手指被弹片削掉,倒地 后,胸部又被猛戳三刀,便于当日下午五时半在云大 医院的病榻上,喊着“同学们团结呀!”与世长辞了。 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君,闻变赶来救援联大同学,头 部被弹片炸破,左耳满盛着血浆,血红的鲜血上浮着 白色的脑浆,这个仅止十七岁的生命,绵延到当日下 午五时在甘美医院也结束了。此外联大学生缪祥烈君 ,左腿骨炸断,后来医治无效,只好割去,变成残废 。总计各校学生重伤者十一人,轻伤者十四人,联大 教授也有多人痛遭殴辱。各处暴徒从肇事逞凶时起, 到“任务”完成后,高呼口号,扬长过市时止,始终 未受到任何军警的干涉。 这就是昆明学生的民主运动,和它的最高潮“一 二·一”惨案的概略。 “一二·一”是中华民国建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也就在这一天,死难四烈士的血给中华民族打开了 一条生路。从这一天起,在整整一个月中,作为四烈 士灵堂的联大图书馆,几乎每日都挤满了成千成万, 扶老携幼的致敬的市民,有的甚至从近郊几十里外赶 来朝拜烈士的遗骸。从这天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通过物质的或精神的种种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寄来 了人间最深厚的同情和最崇高的敬礼。在这些日子里 ,昆明成了全国民主运动的心脏,从这里吸收着也输 送着愤怒的热血的狂潮。从此全国的反内战,争民主 的运动,更加热烈的展开,终于在南北各地一连串的 血案当中,促成了停止内战,协商团结的新局面。 愿四烈士的血是给新中国历史写下了最新的一页 ,愿它已经给民主的中国奠定了永久的基石!如果愿望 不能立即实现的话,那么,就让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 烈士的血迹,再继续前进,并且不惜汇成更巨大的血 流,直至在它面前,每一个糊涂的人都清醒起来,每 一个怯懦的人都勇敢起来,每一个疲乏的人都振作起 来,而每一个反动者战兢的倒下去! 四烈士的血不会是白流的。 一九四六年二月 P3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