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宋朝的时光
作者简介
白落梅,一个带着梅花气息的女子,端雅天然,安静无争。江南人物,隐世之才。 其散文在CCTV-3《电视诗歌散文》栏目中播出四十余篇,读者盛赞其文“落梅风骨,秋水文章”。 她开创了“唯美传记”这一全新畅销书领域,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畅销书作家。 代表作有《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我用尽青春,只为寻你》《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等。
内容简介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字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当是梅雨之季,否则窗外的雨,也不会这样一直 落个不停。淌在江南古典的瓦檐上,打在爬满青藤的 院墙上,还有那几树芭蕉,被雨水冲洗得清新翠绿, 连愁怨都多余。微风拂过,茉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 。她在雨中,洁白纯净,不染纤尘,仿佛靠近她,都 是一种罪过。 此番情境,让我忍不住想起了那句“雨打梨花深 闭门”。那年春时,梨花胜雪,开满了田埂阡陌,看 不到世上人家。烟雨江南,如梦似幻,落花铺满石阶 ,静谧黄昏,重门深掩,时光美得惊心动魄。 轻启窗扉,任细雨微风,拂在发梢、脸颊。窗台 萦绕着淡淡的轻烟,淡淡的芬芳,以及淡淡的惆怅。 这是生长闲情的江南,仿佛只要一阵微雨,便可撩人 情思;一片落花,便可催人泪下;一个音符,足以长 出相思。 经年往事,会随着淅沥缠绵的雨,流淌而出。无 论你的心有多坚定冷漠,终抵不过这湿润的柔情。所 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牵怀缠绕,那么多的愁绪难消。 那个女子说: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她也是等到 黄昏日暮,才深闭门扉,然而,她所关闭的只是院门 、屋门,那重心门,又何曾有过真正的深闭?半开半 掩的门扉,只为等待有缘人来轻叩,而等待,从此像 这场无尽的烟雨,萦绕一生。 其实,最初识得这句词,是在《红楼梦》里。当 日,宝玉和冯紫英、蒋玉菡、薛蟠还有云儿等在一起 喝酒行酒令,宝玉唱完一首《红豆曲》,接着拈起一 片梨,说道: “雨打梨花深闭门。”那时候,只觉 得一个妙龄女子,卷帘看窗外纷落的梨花雨,她思念 的人还在天涯,没有归来。心中落寞,轻轻叹息,放 下帘幕,掩上重门,悄然转身。 然而,这场梨花雨,却在我心中,一直纷落到如 今,不肯停息。直至后来,才知道,宋时有几位词人 ,都将这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写入词中。有人说, 此句是先出自秦观的《鹧鸪天》,而后才是李重元的 《忆王孙》。然而这些并不重要,我钟情于《忆王孙 》的那场梨花雨,从遥远的宋朝,落到了今朝,不忍 看,不可忘。 关于李重元,历史上记载得不多,可是他生平写 的四首《忆王孙》,都被收入《全宋词》了。四首词 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之景,每首词,都藏有一种美好 的物象。春雨梨花,夏日荷花,秋月荻花,冬雪梅花 。但,尤以这首春词最广为人知,那花瓣雨,就像梦 一样轻,轻轻地落在心头,柔软而湿润。 这是一个情深的女子,在春雨之日,怀想远方的 爱人。她思念的人,远在天涯,纵是将高楼望断,也 穿不过千里云层,看不见他归返的身影。只有依依杨 柳,听她低语着相思的情愁。那位远行的男子,也许 不是王孙,或许此刻身披征袍,在遥远的边塞;或许 是个商人,为谋生计,奔波尘海;又或许为了功名, 而远赴京城,追求宏伟的理想。就这般远离故土,让 红颜为他日夜等候,相思成疾。 细雨依旧,那啼叫的杜鹃,没有衔来远方的消息 ,只是声声吟苦,让人不忍听闻。不知道,那背井离 乡的男子,是否听到杜鹃的啼鸣,它低喊着:不如归 去……不如归去……只是人生羁绊太多,如何才能轻 易穿越红尘的藩篱,和喜欢的人长相厮守,不离不弃 ?也许正是因为离别,才会有这样刻骨的相思。 古人说,小别胜新婚,倘若朝暮相处,再浓郁的 爱,也会消磨殆尽。到最后,只是一杯清澈的白水, 索然无味。世间事,皆如此,有一种爱,叫若即若离 ;有一杯茶,会不浓不淡。但这只是一个过程,拥有 过才能疏离,品尝后才会清淡。若让一个沉陷在相思 中的女子,转身离开,决绝忘记,又如何可以做到? 她做不到,情感亦为执念,求不得,舍不下,亦 解不开。若将一个思念的人,从心中抽离,那样,该 是怎样一种疼痛和虚空。与其荒芜寂寥,莫如让相思 填满,不留一点空虚。这样,尽管落寞,却好过无心 。 她等到了黄昏,窗外纷落着梨花雨,洁白的瓣, 在烟雨中,让人神伤又心痛。卷帘深闭重门,唯有相 思不敢闻。她掩门,不是不再等待,而是夜幕沉沉, 她要对着红烛,一夜相思到天明。这样无奈的转身, 亦非薄情负心,而是情深义重。 这场梨花雨,在她的心里,也不会停息。宛若一 场梦,她沉醉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一旦梦被惊醒,一 切又会回到最初。那时候,丢失了梦的她,再也找不 回自己,甚至找不到她思念的人。其实这样自苦,这 样情痴,不只是古时女子会有,今人亦是如此。 她们也许不会望断高楼,不会掩帘听雨,可亦有 刻骨铭心的相思。从来相思都是等同,无关年岁,无 关地域,无关季节。所以,当我读到“雨打梨花深闭 门”时,心中涌动着万千柔情,好似徘徊在窗外的光 影,萦绕不尽。 让我想起,当年的李重元,是否就是那位背井离 乡的男子?他为了前程,离开了心爱的女子,让她独 自看寂寞花开,春去春来。也许,他有他的无奈,可 是他是否知道,一个女子,把最好的年华交付等待, 以后,又会有多少岁月为她重来?可是,没有人会在 意这些,所有读了这首词的人,只会沉浸在那场梨花 雨中,不能醒转。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