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概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海德格尔系列

时间概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海德格尔系列
作者: [德]海德格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10
折扣购买: 时间概念/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海德格尔系列
ISBN: 9787100209403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诠释学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他的观点还启发着神学、认知科学和文学的研究者。他的代表作品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通向语言的途中》等,还曾与中国学者一同读译过《道德经》。   译者简介: 孙周兴,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德国《海德格尔年鉴》(Heidegger-Jahrbuch)编委、《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编委等。

内容简介

“本真的历史性存在不是当前的,而是将来存在。”——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在这部作品中反对了传统的时间概念,并梳理了以往关于“时间”的哲学考量,指出着眼于“当前/现在”的线性时间观是令人绝望的。在前期,他发展了尼采的“圆性时间”观,形成一种以将来为指向的此在时间性循环结构。而在《时间概念》中,海德格尔开始追问,为什么不把“消逝”理解为一种“先行”(Vorlaufen)呢?促使他如此思考的,是由技术决定的新文明,它使得“将来时间”成为了比“当前时间”更重要的概念,甚至将来的存在具有更本真的历史性。 1.本书被认为是《存在与时间》的原稿,如果试图深入了解这部作品,《时间概念》则不可错过。 2.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其他哲学家关于时间问题的思考,例如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狄尔泰、笛卡尔,以及尼采。 3.本书中提及的一些概念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是非常关键的,例如此在、杂然共在、各自性,以及使用更广泛的此在、照料、历史性等。读者可以以此为线索,进行延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