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管理知识读本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1章 城市生活垃圾概述 1.1 城市生活垃圾基本概念解析 1.1.1 城市生活垃圾定义与来源 (1)城市生活垃圾定义 垃圾是指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利用的废弃物品,是物 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是不被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 。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 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 ,下文中简称《固体法》)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 物和危险废物。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 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城市生活垃圾来源 2011年5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颁布了《生活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其排放》(CJ/T 368- 2011),该标准规定了城市生活垃圾来源,产生城市生活 垃圾的各种场所主要包括居民家庭、清扫保沽、园林绿化 作业、商业服务网点、商务事务办公机构、医疗卫生机构 、交通物流场站、工程施工现场、工业企业单位以及其他 场所。 1.1.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意义与原则 (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意义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 择,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举措。能不能做到垃圾分类,直接反映一个人 ,乃至一座城市的生态素养和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 ,垃圾分类今天最时尚,对于提升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起 着抓手的作用。 《固体法》规定: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指定的地点放置,不得随意倾倒、 抛撒或者堆放。垃圾分类就是让人们将产生的垃圾有区别 地投放,将已产生的垃圾分门别类地堆放,并通过分批次 、分时间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可利用资源。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 高,而居民环保意识略有滞后,多数市民对垃圾分类存在 的问题(见图1-1)很少留意,甚至部分居民根本不了解垃 圾投放需要分类,这就导致城市生活垃圾规模不断膨胀, 许多城市都陷入垃圾围城的窘境。相关调查显示全球目前 每年产生垃圾约为20亿吨(信息取自《2050年全球固体废 物管理一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超过了1.6亿吨, 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产生国之一,且我国目前 垃圾产量正以8%~10%的增长率递增。垃圾量基数大、增 速快,后续垃圾一旦不能得到妥善处置,不仅会带来严重 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垃圾围城现象, 在部分城市还有乡村都普遍存在。但对这一现象居民似乎 毫不在意,长时间以来大量垃圾堆放渐渐占用了大量土地 ,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地下水通道的因垃圾产生的渗滤液造 成了地下水污染,在垃圾发酵、腐化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 生一些有害气体,例如:氨、硫化氢和甲烷等,这些气体 逸入空气中易造成空气污染,致使环境恶化,严重的还会 影响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有限,大量生活垃 圾为后续处理带来困难。垃圾大量产生的原因在于,市民 的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可回收物如塑料、纸张、橡胶等不 能得到合理分类投放,对后续回收处置造成极大困难,导 致垃圾的不合理处置,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为此,应 逐步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让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越 来越深,使垃圾分类得到更多的重视。生活垃圾是在市民 吃、穿、住、行等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的,这些垃 圾蕴含着丰富的再生资源,有着“城市矿产”的美誉,从 生活垃圾中可提取大量稀贵金属、可再生资源等,如电子 垃圾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富的“金矿”。 将垃圾分类进行投放,合理处理垃圾就是在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不仅可以从源头减少垃圾量,还可以为人类带 来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见图1-2)。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