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自在人生
ISBN: 9787521748086
斯文·布林克曼(Svend Brinkmann) 丹麦奥尔堡大学心理学教授,非典型哲学家,罗森凯尔奖获得者。他的研究主要关注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哲学、伦理和方法论议题。 凭借《清醒》成为知名文化批评家。
清心寡欲,知足常乐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探讨清心寡欲和知足常乐的价值。但对于习惯从成本效益分析和最优化角度思考的现代人来说,这几乎是一种亵渎。你可能会想:生活不应该是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在尽可能多元的环境中获取最大利益吗?不一定。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政治生态中,有时适当的“让步”和“吃亏”并不是什么坏事。政治哲学家罗伯特·古丁在他发人深省的著作《安定》(On Settling)中提到:在国家或团体之间发生冲突(包括战争)后,获胜的一方常会获得赔偿。但历史和政治研究表明,如果获胜方能够接受少于自己原本应得的赔偿金额,那么持久和平的可能性就越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胜的协约国一方几乎不留余地地对战败的德国提出了巨额赔款要求 16——尽管这种对德国报复式的打击产生的历史影响尚未有定论(反事实 a 历史写作是出了名的困难),但是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由打击制裁引发的德国内外交困的窘境,为希特勒和纳粹的上台铺平了道路,从而间接地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带来了巨大的人为灾难和人间悲剧。“一战”结束后不久,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警告人们:巨额赔款将导致“迦太基式和平”——该词源于罗马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 a 后对迦太基人赶尽杀绝的暴行。如果我们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也试想如果协约国在 1918 年获胜后没有表现得那么冷酷和贪婪,那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 凡事留人情,日后好相见。古代哲学家将这种宽宏大量的处事方法称作“梅奥内夏”(Meionexiab)。大多数政治思想家都认为,战后的规范目标不是盲目报复,而是公正地结束战争(jus post bellumc),这时“梅奥内夏”就显得很关键了。17 这一美德要求人具有成熟豁达的心智,以及懂得适可而止的分寸感。如果你想得到的东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就很难舍弃它。政治学家本杰明·巴伯 a 在《蚕食》(Consumed)一书中痛斥了消费社会的种种弊端。在他看来,当今时代心智成熟的优点变得可遇不可求 18,这是因为消费社会使人类变得越发幼稚。还记得本书前言中提及的广告语吗?它呼吁我们要去拥有一切,而且现在就要拥有!巴伯向我们展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初期它只是围绕产品和商品的生产着力提高效率和可靠性,但到了后期——也就是现代的消费资本主义,它开始发掘需求和欲望。诚然,人们总是存在需求,但在过去经济发展一直致力于满足需求,而现在重点变成了创造需求。很多公司的广告预算已经超过了他们投入产品生产的成本——整部社会机器已经上好发条,不停地对我们进行洗脑:你现在拥有的不是最新的,也不是最智能的,所以它一点儿也不好。我们的欲望像个无底洞,贪婪地渴求更多的东西:新的、我没有的,我都要。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我向往一部新车,甚至对它垂涎到痴迷的地步,但是当真正买下它时,便觉得好像也不过如此。于是,新车变成了新的“生活常态”,我发现我又想要一部别款的新车了。这种尴尬而幼稚的行为在当下突然变得合情合理,而曾经的陋习居然变成了美德——因为消费社会希望我们像孩子一样“什么都想要”。我觉得在此处使用“孩子气”一词对孩子而言并不公平,因为有证据表明,孩子们实际上是最慷慨的,他们对公平和公正有着强烈的感知能力和意识。 1.“孤独大脑”老喻作序推荐,来自北欧丹麦的逆向求解的幸福主义。 2.内卷时代下的“反励志哲学”,如何活出自在人生,摆脱加速文化的束缚? 3.很多时候,人生的问题不在于人们不能永远保持幸福快乐,而在于人们认为自己必须永远保持幸福快乐,并为此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在越来越追求“多快好省”的社会环境当中,若要活出自在人生,就必须摆脱加速文化的束缚,打破社会发展的惯性,跳下“享乐跑步机”,向生命“逆向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