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精)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精)
作者: 顾明远等著
出版社: 人民教育
原售价: 50.50
折扣价: 45.40
折扣购买: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精)
ISBN: 71071423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 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 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 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 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 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 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但无论他是甚么人,他的吃小孩究 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 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 骂得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而且文士们一定也要骂,以为大悖于“ 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岂不是“言者心声也”么?“文”和“人” 当然是相关的,虽然人间世本来千奇百怪,教授们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 人格而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的特别种族。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 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无须怎样小心。倘若无意中竟已撞上了,那 就即刻跌下来罢。然而在跌下来的中途,当还未到地之前,还要说一遍: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 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 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我 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 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 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 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 ,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以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 。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文图说》和《玉历 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雷公电母站在云中,牛头马面布 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一念偶差,也 都得受相当的报应。这所报的也并非“睚眦之怨”,因为那地方是鬼神为君 ,“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无功,简直是无法可想。在中国的天地间 ,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无 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 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笔墨的人,在现在的 中国,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的时候。前车可鉴,听说阿尔志 跋绥夫曾答一个少女的质问说,“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欢喜者, 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死。”于是乎有一个 叫作密哈罗夫的,寄信嘲骂他道,“……所以我完全诚实地劝你自杀来祸福 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第一是合于逻辑,第二是你的言行和行为不至于背驰 。” 其实这论法就是谋杀,他就这样地在他的人生中寻出欢喜来。阿尔志跋 绥夫只发了一大通牢骚,没有自杀,密哈罗夫先生后来不知道怎样,这一个 欢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寻到了“什么”了罢。诚然,“这些时候,勇敢, 是安稳的;情热,是毫无危险的”。 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无法追改;虽有“言行不符” 之嫌,但确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则差可以自解。总而言之,还 是仍然写下去罢: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 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 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 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 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 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 ,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 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 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 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 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 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 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 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 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 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 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 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 两件事。P3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