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背后——汪明教育评论集

现象背后——汪明教育评论集
作者: 汪明 著
出版社: 教育科学
原售价: 139.00
折扣价: 139.00
折扣购买: 现象背后——汪明教育评论集
ISBN: 9787519140786

作者简介

汪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曾参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中高考改革等重大政策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文章300余篇。

内容简介

由于长期从事教育政策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和决策咨询报告成了我的主要工作内容。而近十多年,也撰写了不少教育评论文章,这既受研究工作的驱动,也是自身的兴趣使然,虽然有时很辛苦,但我乐此不疲。通过一篇篇短小的评论文章与读者交流,解读教育政策,剖析热点难点,回应百姓关切,让我增添了作为研究者的一份满足感。 结合自身研究所长,近些年我所撰写的教育评论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包括办学体制改革、考试评价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改革发展、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一些评论文章赢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其中,《教师编制城乡统一要落地“有声”》获评《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十大教育好声音”,《免试入学不该有“特区”》《中考改革要与群众期待对上节拍》《对入学“租购同权”要有合理预期》《办好县中要从关键环节入手》分别入选《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2021年度“十大教育锐评”。2015年我被聘为中国教育报刊社签约评论员。但就我内心而言,得到什么样的荣誉其实并不重要,而通过我的教育评论,能够为推动教育改革尽一点绵薄之力,这是让我最开心的事情。 在这些教育评论当中,有的是围绕教育热点问题而展开的,也直面批评了教育中一些违背规律、违背常理的做法。而恰恰是这些批评的声音,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共鸣。针对“超级中学”现象,我撰写了《”超级成绩单”折射教育生态失衡》《对不规范办学行为就该”叫板”》《办学”五独立”不能空有虚名》;针对学校布局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我撰写了《14万人社区无公办校折射布局缺陷》《小区配套学校走向考量决策智慧》;针对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我撰写了《入学条件设定应与法律法规相契合》《从“为子读书办假证”中反思什么?》。令人欣慰的是,几年前批评的这些现象,目前都已有了很大改观:“超级中学” 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状况有所转变,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的设定也更加趋于科学。这都很好地反映了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也是我写好教育评论的最大动力。 在这些教育评论当中,有的是围绕教育难点问题而展开的,对于这些难点问题的探讨,目的在于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实践的不断改进。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我撰写了《办好高中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定发展素质教育不动摇》《停奖高考优胜者折射理念之变》;围绕深化考试评价改革,我撰写了《用科学的评价导向引领教育发展》《用好综合素质评价这把尺子》《用”绿色评价”为学校全面体检》;围绕减负问题,我撰写了《基础教育减负要常抓不懈》《减负路上要多一份执着与坚持》《深化考试招生改革 疏导校外培训需求》。但时至今日,发展素质教育依然面临很大困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基础教育减负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既要有充分信心,也要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保持足够耐心,教育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在这些教育评论当中,有的是10年前甚至20 年前完成的,包括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问题、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依然是今天的热点难点问题,只不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改革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出新的思路。将自己近些年所写的教育评论集结成册,正是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发展脉络,并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这是我出版评论集的初衷和本意。 从事教育政策研究工作几十年,公开发表了200余篇教育评论文章,但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评论,对我而言仍然极具挑战性。《现象背后》一书的出版,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激励。作为一名教育政策研究者,努力写出高质量的教育评论,更好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仍将是我努力追寻的目标。 本书聚焦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以“教育评论”的体裁,解读教育政策,剖析热点难点,回应百姓关切,生动地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成就和关键经验,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各方科学理性认识教育问题,深入分析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发展规律,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