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撸猫简史
作者简介
侯印国,甘肃定西人,九三学社社员。文化学者,高校教师,主要从事文献学和文化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主要关注佛教传播学研究。出版有《清代私家书目研究》《中国佛教慈善简史》等文献学、文化传播学专著,另有整理和主编古籍整理著作《东京梦华录》、教材《国学通识》等,曾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中国古文献学奖一等奖、中国目录学会优秀论文奖、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在《扬子晚报》等媒体开设有学术随笔专栏《侯教授的文化简史》。入选南京市优秀文化人才。
内容简介
聘猫如同聘妻,选择最合适的对象也很重要。宋代 陆佃《埤雅》:“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齿,以尾长腰 短、目如金银及上腭多棱者为良。”宋元时期有一套评 价猫的外形、健康的方法,称之为“相猫法”,当时有 两首相猫歌诀,其一: 猫儿身短最为良,眼用金银尾用长。 面似虎威声要喊,老鼠闻之立便亡。 其二: 露爪能翻瓦,腰长会走家。 面长鸡种绝,尾大懒如蛇。 从这两首诗来看,当时对猫的评价,还是比较倾向 于抓鼠看家的实用性。至于花色,则“纯白、纯黑、纯 黄者不须拣”,花猫的话,则“身上有花,又要四足及 尾花缠得过者方好”。 吉日已定,良猫已选,接下来就要写一张纳猫契约 了。纳猫契更多是一种仪式感,上面的文字往往是一些 吉祥话,记录着对猫的期许,诸如“无息鼠辈从兹捕, 不害头牲并六畜,不得偷盗食诸般,日夜在家看守物, 莫走东畔与西边”;此外还要约定相处的规则,如果猫 儿因故逃离,则要“堂前引过受笞鞭”,并请东王公与 西王母共同做个见证。最后需要郑重地签上主人的名字 和立定契约的时间。与其说这是一张买卖双方的契约合 同,不如说是一张立给猫儿的“婚前契约”,契约上的 每一句话都仿佛在讲给猫听,将猫儿当做未来家中一个 得力的“贤内助”来叮咛嘱咐。应该说,“猫儿契”并 不是真正的契约文书,更多的是表达纪念、祝福之意。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宋元时期猫儿契的样式,文字略 有不同,这里列举《类编历法通书大全》中的版本: 一只猫儿是黑斑,本在西方诸佛前。 三藏带归家长养,护持经卷在民间。 行契:是某甲卖与邻居某人。看三面断价钱。随契 已交还。 买主愿如石崇福,寿如彭祖禄高迁。 仓禾自此巡无怠,鼠贼从兹捕不闲。 不害头牲并六畜,不得偷盗食诸般。 日夜在家看守物,莫走东畔与西边。 如有故违走外去,堂前引过受笞鞭。 年 月 日 行契人 东王公证见南不去,西王母证知北不游。 良辰已具,契约已立,然后就可以准备聘礼,去迎 猫入门了。宋人纳猫的聘礼多展现于文人诗词。譬如南 宋诗人陈郁聘猫,是以一串小鱼为聘礼的,他在《得狸 奴》一诗中说自己“穿鱼新聘一衔蝉”,“穿鱼”就是 用柳条这样的细长之物将鱼穿在一起,作为迎猫入门的 聘礼。“衔蝉”也叫“衔蝉奴”,是古人对猫的雅称。 “衔蝉”一词起先是指特定花色的猫,这种猫通体白色 ,口边有黑色色块,如同嘴里衔了一只知了,故而称之 为“衔蝉”。从史料上看,最先给自己的猫取名为“衔 蝉奴”的是后唐琼华公主。后来,“衔蝉”或者“衔蝉 奴”就成了猫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