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缠论(3技术面基本面比价轮动的立体操盘)

图解缠论(3技术面基本面比价轮动的立体操盘)
作者: 陈秋明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图解缠论(3技术面基本面比价轮动的立体操盘)
ISBN: 9787513665667

作者简介

陈秋明,曾任私募基金管理人。2004年接触股市,2011年开始学习缠论,对缠论有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著有《图解缠论:核心理论推导与实战演示》《图解缠论2:买卖点逻辑与操作系统》。

内容简介

按缠论原文的顺序,笔 和线段是在最后才出现的。 本来前面的走势类型部分在 实际应用中已经足够,但是 作为一门理论,尤其是偏数 学化的理论,笔和线段的定 义显然让整部理论更加完整 。所以原文的后面也提出了 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 的学习路线,本书也从笔和 线段开始。 其实在实际使用中,不 用线段而使用走势类型对最 小级别进行划分,更能反映 走势的原貌,并且可以把握 的级别更细微,但线段的优 点在于其定义的明确性,并 不存在走势类型划分可能存 在的模棱两可的情况。 笔和线段的缺点也很明 显,对于走势来说,线段的 划分有着滞后性。与走势类 型不同的是,线段需要被破 坏才能被确认,而走势类型 可以根据相关定义利用背驰 来当下确认。笔的划分如果 是人工在K线图上进行的话 ,会非常麻烦,尤其是在小 级别图形中,但在大级别如 月线及以上级别,笔的划分 也自有其优点所在。这相当 于不同的工具都有其自身的 适配性。 无论笔、线段, 还是走势类型、均线、指标 等,都是用来分解走势的工 具。既然是工具,就有适用 范围。这范围不仅与级别有 关,更与当下走势的特点有 关。有些走势用笔就可以分 解,而有些走势就不能用笔 分解,这些都需要灵活掌握 。例如,线段在指数的1分 钟K线图上就可以用,但在 很多个股的1分钟乃至5分钟 K线图上都不适用。并且线 段本被看作没有内部结构的 走势段,并不能被用来分析 操作,而有些走势可以用线 段来分解操作,有些走势也 不可以用线段来分解操作。 总之,并不存在放诸四海皆 适用的工具。 此外,工具本身并不一 定只能局限于某一固定的范 畴。例如。分型是用来定义 笔的,但分型的使用却并不 一定局限于笔,还可以被用 来作为判断顶底的辅助工具 。一个完全熟悉理论的人在 单一品种上仅仅利用高低级 别的分型就可以操作得很好 。 在笔和线段的章节里, 由于从判断一笔到判断一个 线段存在若干个步骤,并且 在原文里面这些本应是以逻 辑顺序出现的步骤是被打散 的,所以内容的安排以标准 程序来编排的。这个程序是 这样的:包含、分型、旧笔 新笔、特征序列、特征序列 的分型、线段的第一种情况 、线段的第二种情况。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要 用笔和线段来对走势进行分 析,建议首先用画笔的指标 公式,在K线图中自动给出 笔;其次根据这些笔来划分 线段,这样要省事得多。否 则一笔一笔去处理包含,再 处理分型,最后确认一笔, 就太麻烦了。 对于笔和线段的学习, 由于笔有指标公式,所以重 点应该在笔的实际使用中, 关于笔的定义了解即可,这 部分相对比较简单。线段的 情况会复杂一些,线段有两 种分类情况,第一种是很简 单的,不存在需要计算特征 序列分型的复杂问题,但第 二种破坏会有些复杂。所以 在线段部分,本书会给出原 文中涉及的一些较难以判断 的图例,并尽可能地解释清 楚,用来辅助对线段部分的 理解,或者干脆记忆了在实 际使用中套用即可。 1.2 K线的包含 包含关系是笔和线段的 最基础部分,划分笔和线段 都会用到包含的概念。在笔 的部分里,包含指的就是K 线之间的包含,处理包含, 意味着相邻两根K线中,其 中一根K线的高低点完全在 相邻K线的高低点范围内。 例如,在上证指数年线中, 2016年和2017年的K线就是 包含关系,如图1-1所示。 P3-4 1.关于技术:从笔、线段的划分,走势类型的推演,中枢、背驰、买卖点的判断,到小转大、中阴身、多义性、同级别分解,全面解读缠中说禅的技术理论。 2.关于选股:怎么判断股市周期,怎么看待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怎么分辨市场上的活跃板块,怎么分析个股的基本面……用缠论叠加其他系统,帮你判断哪只股票可能涨停。 3.关于操作体系:在短线操作中,如何通过多级别视角判断买入时机,如何把握不同板块的轮动次序,如何降低持仓成本,如何建立退出机制……技术解决的是买点问题,基本面决定操作风格与主要板块,比价系统决定具体品种,三者结合就是完整的缠论操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