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经济原理和实务

开放型经济原理和实务
作者: 王志明|责编:王沛
出版社: 中国发展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开放型经济原理和实务
ISBN: 9787517713050

作者简介

王志明,曾任苏州市贸易发展促进会会长、商务局副局长、国际商会会长和苏州市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专项巡察小组组长,对开放型经济和金融改革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曾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杂志《研究生通讯》,获得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为苏州市委党校智库特聘专家、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职业导师、苏州大学商学院MBA授课导师。

内容简介

"自序 本书所阐述的开放型经济原理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是作者原创性地思考和整理归纳的结果;把经济全球化作为开放型经济原理的核心内容,又体现了现实性和时代性。作者认为,只有清楚地了解开放型经济原理,才能真正理解世界经济政治的运行机制和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动力机制以及与中美贸易摩擦、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相关的问题。 开放型经济是以开放作为主动力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但讨论人类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必要区分原动力和传递动力。在我看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来自于科技创新、制度设计、结构优化和资源利用。开放本身并非原动力,而是动力传递途径。从动力机制的角度而言,开放型经济就是通过开放来承接原动力的传递,并通过开放过程中的结构优化来放大经济增长的动力。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值占到世界的30%,我们可以说,中国带动了30%的世界经济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增长的30%的原动力来自于中国,因为乔布斯在智能手机上的原始创新以及马斯克在电动汽车上的原始创新所形成的原动力,很大一部分通过投资和贸易体现在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值中。开放所传递和承接的发展动力时常甚至超过具体的原动力本身,因为开放传递了若干原动力的合力,开放因对于结构优化和开放创新的作用还放大了原动力。正因如此,开放其实就是承接和放大发展的动力传递。特别对于落后经济体来说,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经济发展的驱动还进一步添加了境内外发展势能落差所给予的能量。 同样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好背景下,中国发展经济的成效远高于俄罗斯、阿根廷、墨西哥等众多国家。因此开放型经济原理需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维度来阐述。本书在阐述中国快速发展的内因时,主要是分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决策因素以及中国各个城市的主动积极的实践,并没有专门分析人口红利、城乡二元结构等既有的静态因素,因为它们既非关键,也不具有主观能动性。作者认为:主动积极的作为和决策才是关键,才值得分析归纳总结。同时,作者期望,如果能够从内外因两方面全面理解开放型经济原理,关于国际地缘政治的偏左和偏右的观点和言论也许会大量减少。 开放的作用不仅是传递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且可推动改革和创新,从而放大甚至产生新的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改革涉及制度设计、结构优化和更合理的资源利用,因此改革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科技创新毫无疑问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本书用很大篇幅来论述开放对改革和创新的推动作用。在改革部分,本书深入分析贸易和投资,专章研究分析金融改革、专章分析当前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创新部分,本书聚焦开放创新。 本书汇集了作者关于开放型经济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系统性思考,可以为从事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国际市场营销、金融、公共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它不同于一般的教科书或专著,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原理与实践结合,政策与知识并重,论述与思考兼容。本书前三章“全球化的起因和结果”“全球化的演化和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宏大图卷”,体现了作者的大格局、大视野,使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外向型经济一开始就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其演化决定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后面各章,特别是“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的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2020- -2030年的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等章节,既深刻体现出作者的政策执行者、经济管理者身份的特色,也体现出其思考、探索,不囿于既有政策和既成格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