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毛泽东

中国有个毛泽东
作者: 李捷|责编:杨美艳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3.90
折扣购买: 中国有个毛泽东
ISBN: 97870102264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横空出世”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 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 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 而不采,单要呆这个恐怖 的方法。 ——毛泽东:《致蔡 和森等》(1920年12月1 日) 毛泽东作为革命者开 始他的生涯,是从建党时 期开始的。 如同中国的许多革命 者一样,他们并非天生就 是一个造反者或革命家。 他们最终走上革命道路, 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在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前,毛 泽东是怎样逐渐成为一个 革命者的呢? 1893年12月26日,毛 泽东出生在中国长江以南 的一个内陆小村——湖南 省湘潭县韶山冲。在中国 ,许多地名都与地形、地 貌或地理位置有关。毛泽 东的家乡,位于丘陵地带 的一处平缓地,韶山冲的 “冲”字便由此而来。 毛泽东是地地道道的 农家子弟。祖上直到父亲 ,都靠种田养家。父亲身 上集中了中国农民的许多 优点,勤劳、节俭、精明 。在他的操持下,毛泽东 的家在当地算得上是个殷 实人家。母亲是虔诚的佛 教徒,好善乐施,同情穷 人,同样集中了中国传统 妇女的优良品德。 和中国许多家庭重视 教育一样,父亲也送毛泽 东去私塾读书,但最大的 期望,还是要毛泽东安心 务农,精于持家,使毛氏 家族的香火更好地延续下 去。 然而,这时的中国正 处在由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后激起的社会大变动之中 。在中国人看来,一个小 小的日本国,竞能击败堂 堂大清国,还要迫使大清 国割地赔款,这对华夏子 孙来说,真是莫大的耻辱 。接踵而至的八国联军侵 略中国,慈禧太后带着大 清皇帝从北京紫禁城落荒 而逃,随后又签订了《辛 丑条约》,更使中国的有 识之士顿感有亡国灭种之 灾。 就在毛泽东读书记事 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20 世纪,摇摇欲坠的封建专 制统治已是“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各种讨论 救国主张的新思潮趁势传 播开来。 毛泽东9岁开始读书, 最初读的也是传统私塾所 读的《三字经》《幼学琼 林》和“四书五经”之类。 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开 始白天在田里帮助父亲干 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就 在这时,一本书燃起了他 本已厌倦了的对读书的渴 望。这本书就是维新派人 士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 代所写的《盛世危言》。 一次,毛泽东从表兄 文运昌处借到了《盛世危 言》,书中主张设议院, 办商务,讲农学,兴学校 ,使上下同心,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物畅其流。 还说到中国之所以弱,是 因为缺少西洋的铁路、电 话、电报、汽船等。据毛 泽东后来对斯诺说:“《 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 复学业的愿望。” 就在毛泽东复学的时 候,已是临近辛亥革命爆 发的1909年秋。韶山冲 来了一位新派教师,名叫 李漱清。他常讲爱国维新 故事,劝人把庙宇改成学 堂。村里的人对他议论纷 纷,毛泽东却钦佩他,赞 成他的主张。 对毛泽东影响很深的 ,还有另一件事。1910 年4月,湖南粮荒,长沙 饥民成群结队到湖南巡抚 衙门示威,要求平粜救灾 ,被巡抚的无理答复所激 怒,冲进衙门,砍断旗杆 ,吓走巡抚。后饥民暴动 惨遭镇压,许多人被捕杀 。毛泽东和同学们对这件 事议论多日,对“谋反者” 所受冤屈深感不平。据毛 泽东后来回忆说,这件事 “影响了我的一生”,“我 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 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 ,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 深感不平”。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