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之道·国家的贫困与繁荣

财之道·国家的贫困与繁荣
作者: 陈兴杰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财之道·国家的贫困与繁荣
ISBN: 9787213114595

作者简介

陈兴杰,经济学人,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财经专栏作者,长期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目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

内容简介

日本养老困境 2016 年,日本横滨市的一家医院,发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杀人事件。2016 年 7 月至 9 月,同一楼层有 48 人陆续死亡。调查发现,输液瓶被人动了手脚,掺入洗涤剂或其他成分。 出事的医院很小,一共有 85 张床位,几乎只接收老年患者,这里也可以算是老人护理院。遇害的也全都是老人,有些是前来看病的,还有些是因失去自理能力而长期住院的。临到晚年,住进老人医院,已经够凄凉了,还不免于杀身之祸,真是悲惨。 谁有作案的便利条件和技能呢?根据作案手法,日本警方很快就锁定,医院内一位名叫久保木爱弓的护士有作案嫌疑。在她所护理的病区,老人死亡率特别高。一些明显身体还硬朗的老人,经她照护不久,竟离奇死去。在强大的证据下,久保木爱弓很快供述,她确实杀人了。 久保木爱弓杀人的原因是,怕麻烦。她说,如果病人在自己上班时死亡,向家属解释起来很麻烦。她想让病人在自己值班外的时间死去,因此选择输液瓶注射的作案方法。久保木爱弓承认有 20 多人的死和自己有关,至于她实际杀了多少人,检方也搞不清楚,因为很多老人死后就迅速被火化了。 久保木爱弓入职这家医院还不到一年,就杀了那么多人,称她是史上最邪恶的护士,恐怕不为过。对于自己的罪行,久保木爱弓不以为然,反倒认为:“这些老人反正快死了,让他们赶紧死,有什么问题呢?死了那么多人才案发,不正是说明没人关心他们吗?”恶魔的狡辩,总是振振有词。现在案件已经审结,是否对她处以极刑,在日本还需要漫长的等待。 故事说到这里,本来就该结束。不过,恐怖故事最让人胆战的是,它不是个案而是系列案件。系列案件表面毫不相干,深层原因竟如此相似。通过另一个案件,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线索。 就在日本横滨市这起“输液杀人”事件发生的两个多月前,日本神奈川县也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一位年轻人趁着黎明前的夜色,持刀闯入福利院,大肆砍杀,一共造成 19 人当场死亡、20 多人重伤,受害者全是老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最严重的杀人事件。 凶手植松圣在这家福利院工作过,后来失业了,原因是他殴打被照看的残疾人。如此暴躁的脾气,他自然不适合在福利院干下去,只好回家。此后几年,植松圣一直不太正常。他给日本议会写信,要求政府杀死住在福利院的残疾人——当然不是谋杀,而是“合法”地杀掉。 植松圣不是随口发牢骚。他写了好几页纸,形成一个报告:“我的目标,是征得监护人的同意之后,对那些在家庭和社会中生活都极其困难的残疾人实施安乐死。”植松圣把这套疯狂想法称为“作战”,他表示如果存在法律问题,他会一个人承担。 官方收到信之后报警了。当地警方将他收押,并做鉴定,认定此人有精神病,发现他日常还吸大麻。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治疗,植松圣被认为“不具有危险”后才出院。 几个月后,植松圣就跑到福利院杀人。一番血腥砍杀后,他步行 2 公里向警方自首,面带微笑地说:“老年人、残疾人对社会没有用,他们没有存在意义,浪费人力、物力,浪费政府公帑。我实在看不下去,就把他们割喉了。”这个变态杀手扬扬得意,还说受害人家属应该感谢他。 杀人狂心理变态,极端冷血,这一点毫无疑问。这些家伙疯言疯语,理直气壮,直指日本社会的一个严峻问题。表面看起来,日本老年人的待遇很好,但厌老憎老的社会心理在潜滋暗长。麻生太郎是日本内阁的财政大臣,是政坛有名的大嘴。他也曾抱怨:“(老年人)应该心虚,希望他们能快一点死,不这样考虑的话,问题无法解决。”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一出,自然遭到政坛和媒体的一致抨击。不过,可能有不少日本年轻人在心里默默点赞。因为麻生太郎的话,确实戳中了日本社会的痛处。 日本是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社会。65 岁以上人群占全国总人口的 1/4,未来这一数字将达到 1/3,其中 80 岁以上的老人也占很大的比例。他们疾病多发,很多需要看护。在日本,年轻人逐年减少,老人普遍长寿,社会压力可想而知。 养老是很多日本家庭的负担,最沉重的是“介护”(照看)。“介护”很辛苦,通常需要全职。一些人会专门辞职照顾家人,更多人是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非亲非故的陌生人?由于经济不景气,福利院薪水并不高,憎恨、打骂、虐待的情况就难免发生。在日本,“介护杀人”已成为不鲜闻的词语。 很多人说,日本已是老龄化社会,政府应增加投入,改善养老。事实上,日本已是世界上养老条件最好的国家。老年人拥有丰厚年金,收入可观,日本一多半的储蓄掌握在 65 岁以上的老人手里。日本高龄者的医药费、住院费,政府负担 90%,社会保障资金的 60%以上投放在养老行业。在这两大凶案发生的 2016 年,日本公共养老金投资亏损率是 3.8%,亏损额达到 512 亿美元,其规模有多大可想而知。 日本经过多年的投票博弈,国内逐步形成老人利益集团。据统计,日本选民投票率最高的是 65—69 岁选民的群体,其次是 60—64 岁和 70—74 岁的选民。他们的投票率全部高过 80%。这些人都指望养老金过活,谁会支持一个削减福利的政党呢? 与此对应,日本年轻人本来就少,投票率还低,通常只在 40%至 60% 之间。人口结构的天然弱势,如何掀得动养老改革!不管哪个政府上台,老年人福利都有增无减,“三大经费”(养老费、医疗费、护理费)年年递增。2015 年,在日本法务省的推动下,日本将选举权年龄从 20 岁降至 18 岁。这项改革旨在推动年轻人和老年人争选票,推动改革。考虑到“老人选票”的巨大优势,此种做法收效甚微。由于老人把持着票仓,日本政府在福利议题上改革乏力。福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日本老人利用政府权力获取资源,损害了年轻人的利益。日本政府增加税收,搞通货膨胀,发行国债,加强管制,经济环境不断变糟。最近 20 多年,日本经济不景气,错过互联网浪潮,年轻人不要说创业,连就业都变得不容易。与此同时,养老行业却在政府的扶持下蒸蒸日上,成为日本最大的产业。 花钱不能解决全部养老问题,很多工作还是要由人来完成。日本生育率之低,在世界上已居于前列。年轻人被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敢多生孩子。这样循环下去,日本经济只会越来越差。 日本政府为老人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养老资源,造成大量浪费,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当老人成为特权集团,当养老成为公共开支最大的产业,他们想不招人恨都难。体会最深的,大概就是每天和他们接触的护士、护工。他们收入本来就不高,还承担着繁重的压力。躺在病床行将就木的老人,每天还从政府那里获得不菲的收入。 这就是日本政府养老面临的窘境,老人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沦为完全意义上的“负担”。正如前文提到的“输液杀人”事件,长期照看的医生、护士甚至家属,对老人死因已然漠不关心。 1.全球视角与比较分析。本书涵盖了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多个案例,提供了一个全球视角来探讨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政策,揭示了不同经济制度和政策选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为读者理解国家贫困与繁荣的复杂性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2.注重故事性,传递新知观念。作者长期撰写媒体专栏,文笔简洁流畅,可读性高。本书鼓励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经济学知识,旨在启发读者理解市场经济,并参与讨论经济议题。 3.深入的政策分析与现实案例。本书运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了各国经济政策的得与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视角。 4.众多大咖、学者推荐。本书由傅蔚冈(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傅剑锋(腾讯社会价值战略传播负责人)作序,张维迎(北京大学教授)、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建勋(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阿乙(作家)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