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说不尽的刘邦
ISBN: 9787514622409
姜越,女,笔名:西江月、水墨清浅,籍贯江苏。 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自幼酷爱文学,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 “ 青春有约 ” 系列、“ 青少年心灵绿茶 ” 系列、“ 青春少年样样红 ” 系列、“ 青少年读史尝鲜 ” 系列,“ 心灵医生 ” 系列、“ 红颜才女 ” 系列,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读宋词 学写作》等专著。
平凡家世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东)丰邑(今江苏丰县,当时属沛县)中阳里村,生活着一户姓刘的农民,主人刘太公,主妇刘媪(姓名有争议)。刘家世代务农,加上刘太公夫妇吃苦耐劳,所以生活虽然艰难,但依靠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却也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他们本是普通人家,然而一件神秘的事情却降临到了他们身上。据记载,一天,刘媪因事外出,走路走得久了,就感到脚下乏力,刚好路边有一棵柳树,于是便坐下休息。谁知困意袭来,正当似睡非睡之时,忽见一披甲神人从天而降,立在身旁,略停片刻,便向自己走来……以后之事,就浑然不觉了。 刘太公在家,见妻久出不归,心中惦念,正要离家相迎,忽见天色突变,一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四处一片昏暗。刘太公更加着急,忙拿了雨具,奔出家门,向大泽方向赶去。临近大堤,远远看见妻子坐在一棵树下,对天气的变化没有任何反应,更为惊奇的是妻子周围的云雾越积越浓,云雾中金光浮动,似有蛟龙腾跃。见此,刘太公惊恐万分,不敢前往,停步观望。不久,云气渐散,天气转晴。刘太公忙跑到妻子身旁,见她睡意方醒,问起刚才情况,她只说:“我走路乏了,在此休息,蒙眬中见有一金甲神人来到身边,以后的事情就记不清楚了。”刘太公听后,心中暗暗称奇,忙扶起妻子回到家中。 不料刘媪从此有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产下一个男婴来。因为排行第三,就起名刘季,这个刘季,便是后来当了汉朝开国皇帝的刘邦。而以上那场如梦如幻的情景,后来也变成了刘邦本是“龙种”的“铁证”。 刘太公的家境在当地来说,实在是太平常了,他甚至没能留下一个真实的名字,他的妻子别说名字,连原先的姓氏也无从考究。后来,司马迁撰写《史记》,尽管那时离刘邦在世之日还不足百年,司马迁翻遍了皇家馆藏的所有图书,走访了刘家的亲朋近邻,也未能找到刘邦父亲的真名和刘邦母亲的实姓,只好在《史记》里记叙:“刘邦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但是后世一些研究历史的人认为,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不给他的父母查出个真名实姓,似乎是对皇帝的最大不恭,于是,多方牵强,百般附会,竟把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弄得十分复杂,以致众说纷纭。东汉学者王符,在作《史记》索引中说刘邦的父亲叫“刘熵”,魏晋时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里则说刘邦的父亲名刘执嘉,刘邦的母亲姓王。也有人极力反对,认为刘邦的母亲不是姓王,而是姓温。《春秋握诚图》还给刘邦的母亲查证出一个非常雅致的名字“含始”。这事让唐朝初年的学者颜师古有些愤愤然,他在《汉书·高帝纪》索引中毫不客气地批评说:“媪,女老称也,史家不详注高祖母之姓氏,无得记之,故取当时相呼称号而言也。其下王媪之属,意义皆同。至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本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 学者们不但要为刘邦的父母“考究”出名字,还要再为刘邦“考究”出一个高贵的出身,否则,就难以显示出伟人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品性,也解释不出他会成为伟人的内在原因,于是又苦心孤诣地给刘邦挂靠上一个高贵的血统,说刘邦是远古时代大圣人唐尧的后裔。刘邦建立的汉朝,也是继承了帝尧的事业。 据说尧初居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后迁入唐(今山西临汾西南),所以世称为陶唐氏。班固在《汉书·高帝纪》的《赞》里郑重其事地写道:史书《春秋》记载着晋国太史蔡墨的话——陶唐氏衰弱后,他的后代有个叫刘累的,怀有驯龙的绝技,为夏王孔甲专门养龙。商、周两朝,刘氏后人仍被封为诸侯。春秋时期,他们在晋国做官,采邑封在范(今河南省范县东南),就以范作为姓氏。鲁文公时(公元前7世纪末),范氏家族受晋灵公和赵宣子迫害,逃往秦国。七年以后,范氏族人一部分回到晋国,一部分留在秦国,留在秦国的那支恢复了他们过去的姓——“刘”。 但是,秦国的刘氏和沛县的刘氏相隔数千里,如何才能把他们的血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对此,西汉经学家、楚王刘交的四世孙刘向做了突破性的发展。他补充说:“战国时期,刘氏的族人随同秦军伐魏,被魏军俘虏。秦灭魏的时候,魏被迫把都城从梁(今河南开封)迁到沛县的丰邑。”刘氏的族人也随之迁到了丰邑。 为此,刘向还编了一首《高祖颂》,供人们传唱。歌词是:“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做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这里的“丰公”,即太公的父亲,刘邦的爷爷。 刘向为了使他的“考据”更具说服力,说刘邦即皇帝位后,设祖宗祠堂祭祀,就分了秦、晋、梁、荆(丰属荆楚)四个层次。经过如此多人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终于得出了“汉承尧运”的结论。 刘邦的长相也被描绘得非同寻常,史书上说他眉骨挺耸,鼻梁高大,天庭宽广。丰满的额角上隐隐约约呈现出龙的身影,左腿上生有七十二颗黑痣。睡觉的时候,总有一条金龙护罩全身,让人不敢逼视,真是赫赫君主相,堂堂帝王容。 样张二 项羽分封 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因沛公等人的机智和胆略终于化险为夷,项羽和沛公的矛盾也因此暂时缓解。 项羽率四十万大军一路西来,他怎能无所作为?他对暴秦怀着满腔的仇恨,其中包括叔父项梁被秦军所杀的怒火,因而在咸阳大肆发泄。 项羽只停留数日,便率大军西进,屠杀咸阳城中的官吏和百姓,将已经向义军投降的秦王子婴杀死,放火焚烧秦王朝的宫殿群。这片宫殿群包括渭水南岸的阿房宫宫殿群、渭水北岸以咸阳为中心的宫殿群,以及北接咸阳宫殿群的北阪区宫殿群。绵延数十里的宫殿群,在大火中熊熊燃烧,“火三月不灭”。同时,项羽夺取秦朝的财宝和美女,率兵东归。 当时有人劝说项羽:“关中有山河险阻,四面都是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定都于此,建立霸业。”项羽见秦宫室都已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全,一片瓦砾,心中怀念着东归,说道:“富贵不回故乡,犹如衣锦绣而行走于夜间,有谁能看到?!”建议项羽定都关中的说客闻听此言,感慨道:“人们常说楚国人是猴子戴人帽,办不成人事,果真如此。”这句话传至项羽耳中,那个说客惨遭被烹死的命运。 项羽派人向楚怀王请示,楚怀王回答:“按原来的约定办。”这显然是让沛公称王关中。对于楚怀王的指示,项羽大怒道:“怀王这个人,不过是我们项家所立而已,没有讨伐暴秦的战功,凭什么得以主管约规!那是天下刚刚发难的时候,以立诸侯的后代为旗号来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甲而手执利兵发难,暴露于野外三年,最终灭秦而平定天下的,都是各位将相与我项籍的力量啊!当然,怀王虽无战功,也理当分地称王。” 项羽这番话的意思,是想要自己首先称王,然后由他来分封诸将为王。诸将明白项羽的意图,都一致称赞他讲得好。 项羽尊奉楚怀王为义帝,说道:“古时的帝王,地方千里,必须居于江河的上游。”于是以此为理由,将义帝由彭城迁徙到长江以南,都于郴(今湖南郴县)。 同年二月,项羽分封天下诸侯。首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称王于原魏、楚故地的九个郡,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羽立沛公为汉王,称王于巴、蜀、汉中三郡,都于南郑(今陕西汉中市西南郑县)。 项羽三分关中土地,以三名秦军降将为王,来抵拒堵塞汉王北上的通道。 项羽立章邯为雍王,称王于咸阳以西,都于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 长史司马欣原为秦栎阳县狱吏,曾有恩德于项梁,所以项羽立司马欣为塞王,称王于咸阳以东,抵达黄河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北)。 都尉董翳劝章邯投降有功,所以项羽立董翳为翟王,称王于上郡,都于高奴(今陕西延安东北)。 魏豹为项羽取得魏国的故地,故受封为西魏王,称王于河东郡,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项羽立申阳为河南王,申阳是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原是张耳的近臣。他首先从秦军手中攻下河南郡,在黄河边迎接楚军,所以被立为河南王,称王于河南(原秦朝三川郡),都于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韩王韩成仍称王于韩国故地,都于故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赵将司马卬平定河内,数次立有战功,所以被立为殷王,称王于河内郡,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项羽改封赵王赵歇为代王,称王于代郡,都于代(今河北蔚县)。 张耳是赵王歇的丞相,向来有贤能的名声,又随从项羽入关,所以项羽立他为常山王,称王于赵国故地,都于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 黥布身为楚将,勇冠全军,战功卓著,所以项羽立他为九江王,称王于九江郡,都于六(今安徽六县北)。 番君吴芮曾率领百越族的部队佐助诸侯抗秦,又随从项羽入关,所以项羽立他为衡山王,称王于湖南省及湖北省东部和安徽省西部,都于邾(今湖北黄冈西北)。 共敖是义帝的柱国,因率兵攻打秦南郡,立功颇多,所以项羽立他为临江王,称王于南郡,都于江陵(今湖北江陵)。 韩广原为燕王,项羽徙封他为辽东王,称王于辽东郡a,都于无终。 臧荼原为燕将,随从楚军救赵,又随从项羽入关,被立为燕王,称王于燕国故地,都于蓟(今天津市蓟县)。 原齐王田市被项羽徙为胶东王,都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齐将田都随从楚军救赵,并随从项羽入关,所以项羽立他为齐王,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当初项羽渡河救赵时,田安攻下济北数城,率部队投降项羽,所以项羽立他为济北王,都于博阳(今山东荏平西北的博平镇)。 其他将领如田荣,因多次背弃项羽,又不肯率兵随从项羽击秦,所以未得受封。成安君陈余因受张耳责备,一怒之下,将印交给张耳,带领数百人走往河上泽中渔猎,又不肯随从项羽入关,然而向来有贤能之名,有功于赵国,闻知他在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所以把南皮附近三个县封给他。 同年四月,项羽分封诸侯后,下令从关中撤军,受封诸王各自率兵前往自己的封国就任。 项羽分封诸侯的根据,是诸将领在反秦战争中的功劳和作用,同时也与他同这些将领的个人亲疏关系有关。因此,分封诸侯之后,便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变动和战乱。 因张良随从汉王刘邦,韩王韩成又无军功,所以项羽没有派遣他到封国就任,而是令他与自己一同回到彭城,废除韩王封号,以为穰侯。不久,又将韩成杀死。 田荣闻知项羽将齐王田市徙为胶东王,以田都为齐王,自己没有受到封赏,因而大怒。同年五月,田荣不让田市赴胶东,在齐地造反,发兵抵拒并攻打田都,田都逃亡至楚。田市畏惧项羽,私下偷偷地到胶东就国,田荣大怒。同年六月,田荣追杀田市于即墨,自立为齐王。当时,彭越在巨野泽,有部众万余人,无所归属。田荣授予彭越将军大印,使令他出击济北王田安。同年七月,彭越击杀济北王。于是,田荣兼有项羽所分割的“三齐”(中为齐,东为胶东,西北为济北)之地,又派彭越击楚。项羽命萧公角率兵攻彭越,彭越大败楚军。 张耳受封为常山王,并到襄国就国,陈余越发大怒,说道:“张耳与我陈余功劳相等,今张耳受封为王,唯独我陈余为侯,这是项羽主事不公平。” 与此同时,陈余派张同、夏说向齐王田荣游说道:“项羽主宰天下,太不公平。如今把原有的诸王都封在坏地方,把他的群臣诸将都封在好地方,把原来的赵王赶走,令他北居代地,我陈余以为不可这样。闻知大王已经起兵,并且不听从项羽的不合于道义的命令,请大王资助我一些兵力,请以此攻击常山王,恢复赵王原有的领地,请以赵国作为齐国的屏障。” 齐王田荣答应陈余的请求,派兵前往赵国故地。陈余征调他所受封的三县全部兵员,与齐军合力攻击常山王,大破常山王的军队,张耳逃往汉王那里去了。陈余把赵王赵歇从代地迎接回来,返归赵国故地。赵王赵歇因此立陈余为代王。 样张三 彭越之死 死于吕氏之手的还有一个诸侯王——彭越。 彭越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立有大功,刘邦称帝后被封为梁王,都于定陶。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为逮捕楚王韩信,声称巡游云梦,令诸侯王于陈县朝见天子。梁王按期到达陈县拜见刘邦,使他意想不到的是刘邦将韩信逮捕,说他想要谋反。彭越与韩信有着类似的经历,韩信的突然被捕,使彭越大有兔死狐悲的感慨。从此之后,彭越侍奉刘邦格外小心,生怕出了差错而大祸临头。所以,在汉高帝九年、十年,彭越两次到京城长安朝见刘邦,以尽臣子之礼。 然而,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的秋天,陈豨在代地举兵反叛,攻占了赵、代两国的许多城池。陈豨是一员猛将,反叛后接连攻占城池,刘邦不得不亲自率大军征讨。刘邦到达邯郸后,征调梁王彭越率兵从征。彭越在反秦战争、楚汉战争中素以骁勇著称,曾单独率部队打败过楚军。刘邦此次征调彭越率兵前来,是想借助于他的力量早日平息叛乱。 可是,一向侍奉皇上勤谨的彭越,这次不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却推托自己身体有病,只是派部下的将领率兵前往邯郸。刘邦见彭越没有亲自带兵前来,大为恼怒,派人责问彭越。彭越见皇上怪罪下来,非常恐慌,想要亲自前往邯郸谢罪。这时,彭越部下的将领扈辄劝说道:“大王当初没有奉诏亲自前往,如今受到责问后前去谢罪,到邯郸后就会被擒拿了,不如就此起兵造反。” 梁王彭越并未马上举兵造反,仍然是声称有病,不能前往邯郸讨贼。 这时,彭越因为恼怒手下掌管车马的太仆,想要杀掉他。太仆因恐惧而逃出定陶,向朝廷上告彭越与扈辄谋反。刘邦得知后派使者突袭彭越,彭越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遭到逮捕,被囚禁在洛阳。经主管官员审理,梁王一案已构成谋反犯罪,应依法论处。 刘邦根据案情,念及彭越往日功劳,赦免彭越的死罪,降为平民,流放到蜀郡青衣县。在彭越被押往蜀郡的途中,在郑国的地段上遇到吕后从长安前往洛阳。彭越见到吕后,向吕后哭诉自己无罪,希望吕后能向皇上求情,改为流放到自己的故乡昌邑。吕后表面上答应了彭越,与他一同来到了洛阳。到洛阳后,吕后向刘邦说道:“梁王彭越是一名壮士,如今把他流放到蜀郡,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就此将他诛杀。我在途中遇到他前往蜀郡,现在已把他带到洛阳来了。” 刘邦没有说什么,吕后以为皇上对自己的想法已经默许,便指使彭越的家臣告发他再次谋反,廷尉王恬开按吕后的意思认定彭越谋反,上报请求诛杀彭越家族。刘邦批准了廷尉的奏请,诛杀了彭越和他的家族,封国也被废除。 对于铲除梁王彭越的势力,刘邦是坚定不移的,但他不忍心杀死彭越;吕后同彭越没有个人间的感情,为了刘氏江山,她主张斩草除根,杀死彭越。当然,她是在刘邦的默许之下,一手策划将彭越和他的家族诛杀的。 对于彭越的被诛杀,司马迁评论说:魏豹、彭越都是出身微贱的人,然而他们既已占有了上千里的疆土,南面称王,踏着敌人的血迹乘胜前进,名声日益显赫。他们怀有叛逆的意图,待到失败后,不杀身而死却甘愿充当囚徒,以致遭到诛杀,这是为什么呢?一般中等才能的人尚且为充当囚徒而感羞耻,况且身居王位的人呢?他们之所以忍辱不死,是因为他们的智谋勇略超过平常的人,只要将来掌握了一点权力,再加上时机,他们就能再次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因此,他们甘愿被囚禁而不逃避。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 ·沙场主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 ·知人善任、创千秋基业的乱世枭雄 ·汉高祖刘邦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