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作者: [法]卢梭 著 ; 钱虹红 译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社会契约论
ISBN: 9787547062166

作者简介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政治性著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教育专著《爱弥儿》,自传体作品《忏悔录》等多部经典作品。 译者钱虹红,毕业于法国索邦大学法语语言专业,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学。

内容简介

第一卷的主题 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在枷锁之中。自认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更是奴隶。这种从主人到奴隶的角色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不知道。那么,什么能够使这种变化合法化呢?我认为自己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只考虑强力和强力带来的后果,我会说:“当人被迫服从并且服从了,那么他们做得对;而一旦人能够挣脱桎梏并且真的挣脱了,那么他做得更对。因为人正是根据被剥夺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权利来恢复自由的,那人有充分的理由重获自由,抑或别人当初本就无权剥夺他的自由。”然而,社会秩序是一项神圣的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这项权利并非源自自然,它必然建立在各种约定基础之上。问题在于要确认这些约定是什么。在谈论这些之前,我必须对迄今为止我所提出的东西加以证实。 论原始社会 在所有社会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是家庭。然而,孩子只有在需要父亲养育的时候,才依赖于父亲。一旦没有了这种需求,父子之间天然的联系也就解体了。当孩子解除了他们对于父亲应有的服从,父亲解除了他们对于孩子应有的照顾之后,父子双方就都同样重获独立。如果他们继续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联系就不再是自然的了,而是志愿的,而这时家庭本身只能依靠约定来维系。 自由为人所共有,这是人性的产物。人类的首要法则是维系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其自身的关怀。一旦人到了具有理智的年龄,可以自行判断维护自己生存的适当方式时,他就从此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因此,我们不妨把家庭视为政治社会的原始形式:国家首脑是父亲,人民是孩子;所有生而自由平等的人,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转让他们的自由。区别在于,在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爱从他给予孩子的关心中得到回报,而在国家中,首脑对他的人民没有这种爱,以发号施令的乐趣代之。 格罗秀斯以奴隶制为例,否认一切人类政府都是为了被统治的人的利益而建立的。他最常用的推理方式是以事实来佐证权利。人们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更能自圆其说的方法,单也不见得对暴君就更为有利。 按格罗秀斯的说法,究竟是全人类属于某一百人还是那一百人是属于全人类,这仍然是个问题;而且他在他的全书中似乎是倾向于前一种见解的。这也正是霍布斯的看法。如此,人类便被喻为一群群的牛羊,每一群牛羊都有他自己的首领,首领保护他们是为了吃掉他们。 正如牧人的品性优于羊群的品性,作为人类首领的人类牧人,其品性也是优于人民的品性的。据菲隆记载,卡里古拉皇帝也曾这样推理过,他从这种类比中得出结论:国王都是神明,或者说,公民都是牲畜。 这位卡里古拉的推论与霍布斯、格罗秀斯的推理相吻合。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曾说过,人根本不是生而平等的,有些人生来是奴隶,有些人生来是主人。 亚里士多德说的对,但他将因果倒置了。任何在奴隶制下出生的人都生而为奴,这是千真万确的。奴隶们在枷锁之下丧失了一切,甚至丧失了摆脱枷锁的渴望。他们热衷于被奴役,就像尤利西斯的伙伴们热衷于牲畜般的生活一样。因此,如果说有天生的奴隶,那是因为世上先有违背天性的奴隶。强力造就了第一批奴隶,而他们的懦弱使他们永世为奴。 1. 人生而自由,却处处都在枷锁之中! 2. 启蒙运动政治哲学最具影响力作品。 3. 人类解放的第一个呼声,世界大革命的第一个煽动者 4. 震撼全世界的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与福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