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
作者: 帕特里克·博尔顿 黄海洲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货币的本质
ISBN: 9787521767056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博尔顿(Patrick Bolton),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金融学教授,拉扎德气候中心高级顾问。曾任美国金融学会主席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著有《契约理论》等。 黄海洲,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著有《全球金融体系:危机与变革》等。

内容简介

中文版序 从货币是国家股权资本的视角看, 国家发行货币就像企业发行股票。 货币如何进入经济的过程非常重要, 就同企业如何使用发行股票的融资所得一样。 国家发行的货币可以用来为投资和消费融资, 同时发行货币的成本是通胀, 也是对现有货币持有者的稀释成本。 如果利用新发行的货币来为新的投资机会融资, 而且这些投资机会能产生正回报, 则有利于对冲现有货币持有者的稀释成本, 未必会引发通胀; 如果利用新发行货币投资的项目不能产生正回报, 则会引发较高的稀释成本, 导致通胀上升。 这就像一个公司如果面临好的成长机会, 发行的新股票可以提升其价值,促使股价上涨, 而如果没有好的成长机会, 发行新股票就会导致股价下跌。 我们看到, 在资本市场上, 有些公司通过不断增发股票, 其市值和股价不断上升; 而有些公司数次或者多次增发股票后, 其市值和股价却不断下跌, 甚至沦为仙股或退市 ( 在美股和港股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 与之相类似的是, 有些国家不断增发货币, 其经济增长强劲, 价格水平稳定, 经济持续繁荣; 而有些国家在不断增发货币后, 其经济长期衰退, 通胀不断上升, 货币持续贬值, 甚至经济彻底崩溃。 由上可见, 一个国家永远需要关注其潜在的投资机会, 并以此决定相应的货币供应量。 当一个国家的潜在投资机会无法靠银行和市场的融资来满足时, 它应该考虑增发货币, 以便为潜在投资机会提供融资, 实现更好的经济繁荣。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 40 多年的发展经验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增长经验, 都表明了货币充足供给对经济繁荣的巨大贡献。 现有的货币经济学和国际发展经济学对货币 供 应 量 的 讨 论 都 有 不 足, 在 这 方 面, 罗 伯 特 · 卢 卡 斯( Robert Lucas) 曾引导相关讨论关注发展中国家如何引入外国直接投资的问题。 足够的货币供应量对一个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和国家安全尤为重要。 在面临金融危机时, 只有国家才能发行新的股权, 并利用国家层面的股权增发为危机中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资金和资本支持。 例如,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应对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 以及应对 2020 年新冠疫情危机期间, 通过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 使美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在金融危机时, 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货币增发, 并由中央银行作为最后救助人提供的及时救助, 那么实体经济必将遭到金融危机的重创; 在微观层面上许多企业和家庭面临债务重压, 在宏观层面上则可能是长期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 “ 失去的 30年” 的经历可见一斑。 考虑到中央银行可以在危机时增发货币作为股权资本, 传统的白芝浩规则需要更新。 中央银行在考虑是否增发货币作为股权资本时, 需要权衡长期通缩成本 ( 由微观层面许多企业和家庭面临债务重压所致) 和潜在的通胀成本 ( 由增发货币作为股权资本引致) 。 全球中央银行在应对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经验表明了新的中央银行最后救助人政策的重要性。 货币也是国家主权, 本书提供了一个基于货币是国家主权的全新最优货币区理论。 几个国家加入一个共同货币体系的好处是,每个加入的国家在新的货币联盟中能够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带来的国内通胀, 而其成本则是每个加入的国家同时放弃了本国的货币主权, 并把以本国货币发行的主权债 ( 国家层面的股权) 转换为以外币发行的主权债 ( 国家层面的外债) 。 在面临金融危机时,这些国家无法靠增发本国货币 ( 国家层面的股权增发) 来偿付国家层面的内债 ( 国内股权置换) 。欧元区国家 1999 年同时放弃本国货币, 这就从国家层面实施了股转债。 后来当其中一些国家 ( 如希腊、 意大利等) 面临金融危机时, 它们无法再靠发行本国货币来偿付国家债务 ( 外债) , 由此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 ·本书理论、政策与实践兼顾,诠释当下国际经济形势,如货币与通胀、货币与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等问题,给读者提供了透过金融与货币现象看到本质的理论框架,有助于读者尤其是投资者,厘清货币发行和物价以及工资水平等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基于公司金融理论重构现有的货币理论框架。新框架将法定货币视为国家的股权,弥补了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缺陷,即货币是如何进入经济体系的,这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该书的两位作者帕特里克·博尔顿和黄海洲均长期从事金融研究和实践工作。两位作者的文章《国家资本结构》(本书的基础)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欧洲金融学会最佳论文奖。 ·著名经济学家、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人口大逆转》作者、著名中央银行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伦敦商学院教授海伦娜·雷伊力荐此书。